东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1-30 20:57:50 整理:一品高考网

东北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校园风景怎么样,交通方不方便,东北师范大学学费多少,师资力量怎么样?就业情况怎么样,有那些重点专业,东北师范大学全国排名多少?一品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以上信息共参考,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东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1,学校简介


 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专业合理。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28024人。专任教师1557人,其中教授497人,副教授616人。设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
  特色鲜明,成效斐然。学校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建校70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校长成仿吾提出了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学校首开中国高师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学校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启动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优师工程”和“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先后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强校,成果丰硕。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形成了以教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为代表的优长学科。近年来,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近十年(2007-2016)SCI论文总篇均被引位居全国高校第4名。现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2014年、2015年,白志东教授、王恩波教授、刘益春教授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林志纯教授、韩东育教授荣获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学科综合实力排名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开放办学,助力发展。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5年,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学校在韩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蒙古建立了孔子学院。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分别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设在我校。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 70年来,学校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著名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

  七秩华诞,继往开来。2016年,学校迎来70华诞。东北师大将以70年校庆为新起点、新契机,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致力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推进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进程。

2、师资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全校共有1553名专任教师,其中有教授497人,副教授615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317人,荣誉教授10人,资深教授99人,客座教授28人,名誉教授13人,更有大批的国外专家长期在校授课。

作为一所师范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在“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始终以教育教学作为立校之本,大力进行教学人事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各类教师都重视教学,学校也定期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把“教育家的摇篮”作为更高目标的追求,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近年来,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稳定、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和青年学术英才。东北师范大学坚持“引育并举、内涵发展”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东师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仿吾特聘教授”、“仿吾青年学者”、“仿吾青苗人才”等,另一方面着重培养校内教师,促进教师出国交流、国内访学、参与学历进修,国家公派出国人数逐年增加,教师学术水平也日益提高。

3、学费信息


当前学费:3850—66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文史类普通本科专业3850元/年,其中新闻学6600元/年,英语(国际商务管理,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13000元/年。

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3850元/年,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060元/年、软件工程(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9800元/年。

师范类本科专业免费。

4,就业情况


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就业率,近十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连续被教育部树立为高校就业工作典型,2004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我校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2009年,就业中心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是获此表彰的两个高校就业中心之一,2010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是六所大会交流高校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9年对我校就业工作进行报道。东北高师就业洽谈会与农博会、汽博会、电影节并称吉林省“四大盛会”,被新闻媒体誉为“东师现象”。据统计,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对我校就业工作宣传报道500余次,就业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2008年,在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部专门编发简报,以《东北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就业服务模式 提振大学生就业形势》为题,介绍我校就业工作经验。2010年,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分别批示,要求将东北师范大学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向全国各高校介绍推广。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学生为本、市场为准、服务为训”的就业工作理念。在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富有东北师范大学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1. 从“三分之一”到“内合外联”,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提出了各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做就业管理、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工作的就业工作新模式,被教育部树立为就业工作职能转变的典型。2001年,东北师大提出“内合”东北高师,“外联”用人单位模式,成立了以东北师范大学为秘书长单位的“东北高师就业协作体”,有力拉动了东北高师毕业生充分就业。该模式再次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目前,协作体院校从成立时的17所增至28所,涵盖了东北地区全部高师院校,按照“市场共建、信息共享、品牌共创”的原则,形成了以东北师大为中心、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东北教育人才品牌市场。2007年,我校联合东北高师院校成立了东北高师就业工作研究会,拓展合作新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目前,已实现了学生就业工作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2. 从“东北教育人才集散地”到“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实现了“区域 ”向“全国”的市场跨越
  学校在毕业生质量上打造“师”字品牌,建设大区域、开放式、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市场,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共赢”成为学校就业市场开发培育的基本战略。1997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百所毕业生就业基地,2001年,在原有的就业基地基础上,通过“距近校校联合,距远一校展扩”,建立以市(地)、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就业基地,并从中选设基地联系校,形成以联系校为“点”,基地为“面”,“点面结合”的毕业生就业基地网络;2003年,启动“百所城市就业市场开发规划”,以“高端巩固、中端拓展、基层引导”为原则,对全国五个区域、八个领域的两千家用人单位进行重点开发走访,在全国挑选了112个城市作为首批城市就业基地,实现了从“百校”到“百城”的跨越。在满足原有“高端”“中端”市场的基础上,2005年,东北师范大学又进一步向“基层”迈进,号召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基础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并将举办“会中会”——“东北28所高师院校毕业生到全国基层百县就业专场洽谈会”。2007年,在全国相继出台事业单位执行“用人招考制度”、“编制核定”政策以及发达地区的“户口限制”政策的背景下,我校就业市场开始导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实施企业“营销组合”运营模式,着力开发我国十大城市群的师范和非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2008年,又自主研发了评价市场价值的“五维”指标体系,完成了我校就业市场的一轮深度开发和精准营销。目前,就业市场已经从传统的东北地区拓展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海峡西岸地区、西南地区,东北高师毕业生遍布全国。通过有效的市场开发与协作,参加洽谈会的用人单位从2001年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430家攀升到2009年来自全国各省市的2200家;需求信息从4000条提升到近131453条;供需比从1∶8提升到1∶17。2009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建立“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成为教育部在全国设立的第一家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的跨越。
  3. 实施“东师品牌”战略,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学校主动适应市场,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学校构筑了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课程、自主规划课程组成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在“营销”环节上,严把质量关,在全国率先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毕业生“诚信认证”服务,2008被评为吉林省首家“大学生诚信就业示范院校”。在“售后服务”环节上,优先满足毕业生回校进修和深造。在信息反馈环节上,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2002年以来,开展就业基地回访百余次,走访用人单位近6500家,采纳教育教学改革建议1300余条。
  4. 变革信息服务手段,建设毕业生就业“无形”大市场
  学校先后共投入30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的就业信息网络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工作队伍,为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息定制,2006年又推出了手机上网定制信息服务,实现了信息的“二次革命”,使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彻底摆脱了计算机的束缚。2007年,引入了“精准营销”的理念,建立了集成“双认证”、“双视频”、“双搜索”、“双手机”、“三定制”、“四网络”的“四二三四”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3所全国知名高校一起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理事会成员。200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移动就业网”,使毕业生完全摆脱获取就业信息对电脑和网络的依赖。同时,实施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信息化招聘方案”、“2008名校推广计划”,并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全国人才网络招聘的门户网站进行对接,扩大了毕业生就业空间。2009年,建成全国高校首个专业化视频洽谈室及视频就业网,推出远程视频就业服务支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网上就业全过程服务。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承办全国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建成全国网上教育人才市场首席品牌。

5,专业设置


东北师范大学开设本科专业
■ 哲学(1个)
哲学
■ 工学(6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文学(8个)
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法学(5个)
法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 理学 (11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心理学统计学
■ 经济学(3个)
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管理学(6个)
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
■ 艺术学(1个)
广播电视编导
■ 教育学 (6个)
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历史学类(1个)
历史学

5,交通情况


东北师范大学附近的公交车:
227路、25路、265路、160路、218路、228路、238路、241路、80路、61路、112路、124路、240路、306路、66路、111路、229路、6路、游6路、312路、120路副线等。

院校档案

院校名称 东北师范大学
院校风光 东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所在省市 吉林
办学类型 师范
办学层次 重点本科
办学性质 公办
各省批次 东北师范大学是几本
联系电话 0431-85269964
通讯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