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难吗?难易评析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6-07 17:40:41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难吗?难易评析

【一】

  戴着试卷结构的镣铐,跳着主旋律的舞蹈

  一、试卷整体:结构稳定,内容创新
  整体上看,今年的试卷结构与前两年完全一致。题型、分值和分布都没有太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一些创新点:

【真题试卷】》》》2017年北京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参考大学】》》》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了一个兼顾“人文与科技”的角度——文物保护技术,题目上将成语、诗歌与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更加灵活,可圈可点。
  2、文言选择了苏轼的议论文,诗歌考查了王维的山水诗,都和前两年的命题趋势一脉相承。宋代的古诗文是北京高考命题中名副其实的常客。
  3、写作的整体命题形式没有改变,内容稍有变化;名著阅读的考点增多、形式明确。这一部分将在下文中详细分析。
  二、阅读:题材重复,题型综合
  大阅读《根河之恋》是一篇以河流为重点的抒情性文化散文,这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考查最多的题材类型。题型上,2014年以前,北京高考的阅读题都以概括、理解、评价为主,2015、2016两年加入了更多赏析的要求。而2017年的题型则综合两者,把概括和赏析的要求结合起来考查,比例更加均衡。
  除此之外,大阅读最后出现了一个和名著阅读有关的选择题,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应看作名著阅读考点的具体体现。
  三、名著阅读与微写作结合
  除了在阅读中考查的选择题外,名著阅读还在微写作中进行了考查。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名著阅读的考点结合,今年的微写作在文体要求上显得比较模糊。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明确每个题目的写作任务:“简述情节并简要评论”的介绍性文段应当以清晰明确为佳;“以花喻人并陈述理由”的议论性文段应当以分析说理为主;“描述雕像及其意图”的则不过是一个略作变化的描写抒情性文段,应务力于优美动人。
  四、作文:题型不变,主旋律强
  题型上,今年的高考作文仍然保持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大作文也延续了前两年“命题作文为主,议论文、记叙文分开,强调想象”的大趋势,可以说中规中矩,难度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大作文命题着力体现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纽带”无疑是一个与集体、社会乃至国际局势都有着密切关系的话题,学生要么对于家庭、班级的和谐有所体悟,要么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有所了解,方能写出具体充实的文章。
  “为共和国拍照”则是一个想象类的命题作文。与前两年的作文相比,想象未来的祖国是一个既有依据、又较开放的要求——不像“心中的英雄”那样已成过往,也不像“神奇的书签”那样天马行空。在写作中,学生必须要注意以小见大,在想象的场景中设计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不能把作文写成一篇空洞无味的赞歌。

【二】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深度点评

  2017年高考语文已经结束,语文试题也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意?试题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题目难度如何?试题对以后的教学、备考具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北京新东方高中语文资深教师第一时间为您深度点评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1.实用长文本阅读部分
  长文本阅读材料的内容契合了当下“中华文化魂”的热点,以“历史文物”为核心,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1)对以首都博物馆出展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礼赞;(2)通过科技创新的形式让文物与大众贴近并得以传承;(3)面对文物在当今社会的隐忧,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保护。文本长度与2016年文本持平,学生通过历次考试训练已经适应这样的文本长度,所以阅读难度并不大。总共8个题目,7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主观题偏少,与模拟考试相比,高考试题在做题时间上给学生减轻了很大压力。
  2.文言文阅读部分
  文段考查了《东坡志林》中的内容,这是一篇论述文,体现了近几年北京高考文言文文本选择多样性的特点。从内容上来说,可以称之为“返璞归真”,传统文化在本次考试中全面复兴。4个选择题,考查实词、虚词、句子理解和文意理解;2个主观题,第一个主观题要求学生翻译两句话,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第二个主观题要求学生写自己从苏轼的文中获得的启示,考查学生延伸思考能力。
  文言文部分是历年高考的难点,文本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深刻,尤其注意对春秋战国、汉代以前文化的考查。现在的考试,文言文以理解为核心,读懂文章,万变不离其宗,读不懂文章,则无从下手。所以文言文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中心,在平时加强文言文的学习,高一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重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千万不要等到高三后期才在文言文部分着力。
  3.诗词鉴赏部分
  诗词部分考查了王维的《晓行巴峡》,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这种题材的诗歌是高考诗词鉴赏的高频题材,表现乡村风光的优美和田园生活的闲适,阅读难度较小。从题型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传统,没有太多新意。第一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题考查诗句的手法,都是采取选择题的方式;主观题上,采用了比较阅读的考查形式,要求从意象和情感的角度比较这首诗与郦道元、杜甫描绘山峡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前年高考之后,比较型诗词鉴赏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对于这类题目已经十分熟悉。
  默写考查了6分,都是理解性默写。考查了《归园田居》《滕王阁序》和《菩萨蛮》的内容,文章都比较简单且常见,学生比较熟悉,句子也不生僻。
  诗词鉴赏的重点在于赏析,所谓的赏析,是能够进入诗词营造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诗人产生一种“共情”的感受。所以诗词鉴赏的学习,不能止于背诵,更应该学会体悟。
  4.散文阅读部分
  散文阅读考查了文章《根河之恋》,这是一篇地域文化类的文章,再次体现了高考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注。高考散文题总是与地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沈从文笔下的沅水,抑或是鲁迅先生的家乡——浙江,无论是2011年考查的祁连雪,又或是2015年考查的白鹿原。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最稳定的部分,从文章到题型都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考查的是散文最常规的三大题型:概括题,赏析题和理解题。本次散文阅读的考查和往年高考如出一辙。第一道题考查词语解释;第二道题考查文意理解;第三道题考查了名著阅读。主观题第一题考查了根河的特点及象征意义,属于概括归纳题;主观题第二题考查了“这河的深奥”的含义,属于词句解释题;主观题第三题考查了文章内容如何独具匠心,属于词句赏析题。相信通过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答得很好。
  5.微写作部分
  今年三篇微写作都与名著联系,充分说明了名著的重要性,想要逃脱名著或者只读梗概就能混过高考,已经成为梦幻泡影。
  ①这篇微写作是少见的叙事类,写《平凡的世界》中从原有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这部名著考试之前已经重点讲解,孙少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叙述完故事后稍加一两句议论式点评做升华即可。
  ②考查的是《红楼梦》的相关内容,难度也不大,用一种花来比喻一个人,并说明理由。这道题目属于议论类。选取的都是相当典型人物,林黛玉可以和芙蓉,薛宝钗可以和牡丹搭配。《红楼梦》里有占花名这个情节可以参考。
  ③属于描述类。要求抓住六部名著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用描述的手法表现出来。重点要求用侧面(间接)的方法,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写白了就没有意味了。
  6.大作文部分
  ①本次作文题议论文考查的是“说纽带”,也就是谈人与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考生应当抓住纽带指向的“联系”这一关键点,找准一个主题切入自己的论述。考生可以分层次整理自己的论述过程,按照分论点逐一展开,从时间或空间线索上安排文章设计。也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子,对有联系和没有联系两方面作用进行论述,最终归结到自己的结论上来。整篇文章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观点明确,论证过程清晰,并且能够注意到首尾呼应,纽带的话题天然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线索,考生要注意将立意点落脚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不要就“事”论“事”,要始终把“人”作为作文立意的落脚点。
  ②要求考生写“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考生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搜索自己掌握的素材,在头脑中迅速整理出自己的叙事逻辑,确定文章各部分的安排。作为高考要求的记叙文,叙事不能过于简单粗糙,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设计,比如情节起伏的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轴线的设计,情感线的埋设。另一方面,也不要将文章写得过于曲折,要照顾到读者的感受,不能将作文变成自己的内心独白。最终主题要落脚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热爱,体现出对共和国真挚的情感。
  总体来说,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渐趋稳定,没有出现新题型,面对这些题型,经过一年磨砺洗礼的同学们不会慌张无措。但是仔细观察,整张试卷对于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整张卷子也释放出明显的信号,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关注现实、关注人性,让语文真正成为人学。
  最后,祝所有考生取得优异成绩。也希望新高三学生,能从本次高考中获得启示和思考,在未来一年的语文学习中能事半功倍。
  主笔人:于桐悦、王东、韩潞鹏

【三】

  说纽带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赵颖彦 李洁 蒲长廷 李东 王思思 张颖川 实习记者 任小佳)今天(7日)上午9时整,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正式开考,市共有6万余名考生赴考。根据日程安排,今天上午的考试科目为语文。
  记者注意到,今年语文的大作文仍延续去年“二选一”的形式,作文题目分别为“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考生可任选其一作答。同时,微作文也与去年一样,为“三选一”,《红楼梦》《边城》《老人与海》等名著入题。
  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对于今年的语文试题,考生们普遍感觉不难。在作文方面,多数考生选择了“说纽带”这一大作文题目。
  北京作文题目
  大作文(二选一,不少于700字)
  作文一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作文二
  微作文(三选一,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考什么
  首博海昏侯和妇好展入选语文阅读题
  《法制晚报》记者获悉,在语文考卷的阅读题中,涉及了首都博物馆此前展出的海昏侯展和妇好展。
  文字材料中,通过这个例子,引出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活”起来,其中举了一个VR的例子。参观者参观兵马俑如果戴上VR设备,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并且保护了文物,也能近距离观察兵马俑。
  此外,今年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中,其中一道大题围绕数字化助力博物馆文物面向公众传播文化展开,选取了三篇文章 。在文字材料中,故宫博物院制作的《韩熙载夜宴图》APP成为其中博物馆运用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典范。

  追访
  数字化助力公众“共享文化”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1月发布了《韩熙载夜宴图》APP,一经推出,就因其制作精美,内容充实,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热捧,并荣获苹果商店“2015年度最佳APP”。
  与《韩熙载夜宴图》APP同时推出的,还有故宫官方网站的“故宫名画记”栏目,该项目除了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外,还提供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10余幅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的高清影像浏览。
  就在上个月的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发布全新改版的故宫官方中文网站,并推出全新的移动社交平台——《故宫社区》APP,邀请“宫粉”们入住“紫禁城”。这也是故宫出品的第九个手机APP。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 故宫致力于探索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以官方网站群、“故宫出品”数字文创产品、“微故宫”官方社交媒体以及丰富的数字文化展示与体验项目串联而成的数字故宫社区已初具规模。
  单霁翔表示,通过整合各类数字产品和传播渠道,数字故宫社区致力于实现“和谐互动,共享文化”的博物馆使命,以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播为目的,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文化资源聚合平台,以社区的“活态”形式在公众和博物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考生说   语文题不太难  多数作文题选“说纽带”
  上午11时15分,北京101中学考点走出了第一个交卷考生。该考生告诉记者,他的作文题选择的是“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这一题目,“考的总体上感觉还是可以的。”
  对于微作文中名著的考查,该考生称,出现了与《红楼梦》有关的考题,“类似于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等。”
  随后出来的一位考生也表示,整个语文考试的内容并不难,“感觉120分左右没问题。作文在意料之中,不容易跑题,也有发挥空间”。
  在北京二中考点,没有考生提前交卷,直到11点半语文考试结束,考生才陆续走出考场。一名姓周的同学告诉记者:“语文题目难度还好,肯定比平常模拟题的难度低。”周同学表示,二选一的大作文她选了“纽带”这个题目,“肯定选议论文,我主要写的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相比之下,景山中学的海同学则觉得这次考试作文比较难:“我之前一直写记叙文,这次也选择的是记叙文,写的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在人大附中考点,《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采访发现,考生们分为两类:一类善于写议论文,这类考生普遍表示,“说纽带”这个题目相对简单,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写,比较有利于考生的发挥;但是有部分考生平时并不擅长议论文,就选择了今年高考记叙文题“给共和国拍照”。
  专家说  原著考查融入微写作  学生需要“看懂”经典
  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今年北京首次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名著纳入到必考范围。从已经“出炉”的微写作的题目可以看出,今年将名著考查融入到了微写作之中,三个题目涵盖了六部名著。据精华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智钦分析,这样的题目是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看懂了名著。
  “我们注意到,三个微写作的题目分值和去年相同,但在字数的要求上,去年是要求150字,今年要求180字以内,多出来的内容就是考核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名著。”张智钦举例,在第二个微写作的题目中,要求考生就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还要依据原著陈述如此比喻的理由。“在书中,一般用海棠花来比喻黛玉,而说到宝钗则会想到牡丹。”据张智钦分析,牡丹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华贵、雍容、国色天香,与宝钗在书中封建妇德卫道士的形象相符。“但如果学生要把10分拿满,就一定要用书里的细节,比如螃蟹宴时宝钗对史湘云的体贴来解释她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性格。”但这些细节以及细节的运用,张智钦认为,一定是学生在读懂名著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理解之后的感受。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专家分析,微写作的题目立足作品的基本内容,关注整部作品主干情节、主要人物、主旨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避免考查对细枝末节的识记,目的也在于促进学生重视经典名著的通读和整体把握。
  该专家表示,微写作将散文阅读、经典小说阅读、应用性写作联系在一起。文体不同,但人物、环境、情节等都是作品的重要内容,是理解主旨的关键要素。这些内容的有机勾连,符合阅读鉴赏的规律,也为考生提供了思维的角度和发散点。“写”体现了“读”的效果,“读”促进了“写”的生成。这样的考查,有利于展示考生真实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纠正微写作的模式化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启示:在语文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广泛的深入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贴近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也渗透着人文精神的熏陶。语文学科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传承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试题及素材,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作答让学生深入思考,升华对问题的认识,是高考语文卷一贯的追求。
  这一点在大作文题目之一“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上就有所体现。题目设计为在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之际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场景。“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目标,也是几代中国人从贫弱走向富强的中国梦。这是属于考生应知的内容,他们到那时正值壮年,是国家的骨干力量。据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分析,这样的题目就是请考生展开想象,展望共和国的辉煌前景,关注个人在祖国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大作文的另一个题目“说纽带”,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题目要求考生能联系历史或当今时代,阐述纽带的作用、价值和意义等,考生可以从微观上,如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宏观上,如“一带一路”等角度展开论述。
  据专家分析,大作文的两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要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希望借此引发他们对青年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有所思考。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