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文本阅读解析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6-07 17:39:50 整理:一品高考网
(一)关于选材
从测试材料上看,今年文言文阅读文本《秦废封建》取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是一篇论述性的文章。节选文字论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等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古人的思想精华。这对于学生领略古人智慧、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关于命题
从测试题目上看,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侧重于考查对文言文作品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试题在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9、10、11、12小题,均对考查了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前两题考查的是词语(实词、虚词),后两题考查的是句子。
第9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与往年一样,对实词的考查不重记忆而重推断,即考查其“在文中”的含义。第10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第11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判断题的方式来考查。第12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翻译作答的方式来考查。
无论词语还是句子,这些都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强调学生平时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
第13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文意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往曾经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后来这个考点被取消,这一考点的恢复,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含义的梳理和理解。
第14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作者做出判断的直接依据。试题素材源于苏轼的一篇议论性文章,比起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它的阅读难度要略高一些。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内容及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如《过秦论》《六国论》等。
总之,文言文阅读,这些试题都意在引导考生对日常的文言文的学习,不仅限于背诵默写,还要学会积累,重视理解和感悟,能将所学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阅读中,真正理解和体会蕴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丰厚内涵和优美意境。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王勇
相关信息
- 2019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铁凝 阅读试题及答
-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阅读试题及答案[江
- 表妹 林斤澜 阅读试题及答案[江苏2019年
- 2019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试卷文
- 2019浙江高考语文试题难易点评:结构稳定
- 2019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热爱劳动,从
- 2019广东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19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试卷
- 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试卷
-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
-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答案
-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
- 2019年北京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特点评析
- 2019年北京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难易评价
- 2019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难易解析
- 2019年全国汉语卷语文作文
- 2019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难易评析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