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南高考加分政策 奥赛获省赛区一等奖不加分

来源: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发布时间:2014-11-28 10:30:29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5年河南高考加分政策 奥赛获省赛区一等奖不加分

2015年起,河南省将执行新的加分政策,高考加分项目将全面“瘦身”。其中,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获得全国、省级赛区一等奖者,不再保送到高校。而从刚结束不久的第31届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统计数据来看,参加奥赛的人数不降反增。专家称,没了“加分”的因素,让喜欢科学的“高端”学生更纯粹。
  高考加分政策“瘦身”
  获省赛区一等奖不加分
  根据河南省的规定,高中时参加由中科协主办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参加高考可加10分,不再具备保送资格;获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保送和加分资格。
  这个规定恰好是从2014年实行的。
  今年,全国有31个省份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最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取消中学生学科奥赛获奖生的保送资格,无论是全国级别还是省级,甚至有不少省份连对这类考生的加分也取消了。
  全国物理奥赛人数不减反增
  11月上旬,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就是俗称的奥赛)决赛在杭州举行颁奖。据组委会的统计,本次大赛的全国参赛人数超过了52万人,这是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比赛。
  正是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下,参加大赛的中学生不减反增。
  不过,河南地区的参加人数却有所减少。
  郑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石敬凯说:“在河南省整个物理、生物方面竞赛的人数锐减。目前整个郑外生物小组也从原来一二十名减到现在仅仅7名学生。竞赛方面的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校方重视度不足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而有些家长过于‘功利化’的报名初衷则是奥赛发展受阻的致命性原因。”
  减少加分政策,吸引真正的学科爱好者
  在采访时,一些专家认为,加分政策的瘦身,并不会使有数学、物理等学科特长的学生发展受到限制。
  石敬凯一直负责学生的竞赛辅导,他认为学奥赛对学生的数理化功底要求很高,若只为保送、加分,学起来不仅相当痛苦,效果也不大。“没了加分和保送的条件,自然淘汰了一大部分学生,留下来的都是对奥赛本身很有兴趣的孩子。”
  目前,郑州外国语学校已将奥赛课程渗透到日常理科实验班的教学中去,从最基础的学习中发掘孩子们的兴趣。学校设立理化教学实验室,平时只要孩子有提议,就可以由老师带领进行实际操作实验。
  “学校从平日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只有坚持下来、有兴趣的高二以上同学,在比赛前才会组织起来每周进行两次的强度训练。”
 高考政策改革对竞赛有利
  “改革对奥赛的影响主要还在升学问题上。”石敬凯说,对竞赛学生来说其实是件好事,这是少数人的游戏,一方面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有功利心的学生则不会在奥赛学科加大投入。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方向,就是鼓励学生发掘特长。换个角度看,新高考是从根本上激发有特长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参加各类竞赛。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可获得高校保送资格,但需要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一些学科竞赛获奖但不够保送资格的学生,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竞赛的学生,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时会有优势,因为自主招生理科是考物理和数学两门课。不过假如搞竞赛的同学是偏科的,就没了优势,因为自主招生获得降分优惠后,高校还是要看高考成绩。
  目前,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主招生。今年自主招生放在了高考之后,结合整个教学改革,竞赛学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兴趣才会坚持下去,大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最终都从事了相关行业,多数获奖的学生现在基本都在国外深造。”
  什么样的学生能将竞赛进行到底
  在河南省实验中学,18岁的宋姜沛坤和16岁的李浩川刚刚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他俩还同时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全国仅50个名额。
  他俩是名副其实的“全才”,不仅门门功课优秀,宋姜沛坤还是小提琴高手,李浩川则是乒乓球和围棋爱好者。
  “我们和别人差不多,每天上课学习,除此之外就是会看很多理化方面的书籍,我个人比较爱好这些,所以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宋姜沛坤说起话来格外轻松。
  而李浩川说:“我觉得重复很重要,不会的题我会反复去思考,不管看多少遍都要弄明白,过一段时间还是要重新去复习,还会找一些难度高的题型去练习,到比赛前才会进行专门的强化。”
  目前,这俩“大神”又去了天津,将代表全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们说虽然还是会紧张,但因为喜欢,所以很享受这一切比赛学习的过程。

 高考政策改革对竞赛有利
  “改革对奥赛的影响主要还在升学问题上。”石敬凯说,对竞赛学生来说其实是件好事,这是少数人的游戏,一方面将有利于真正有兴趣、有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有功利心的学生则不会在奥赛学科加大投入。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方向,就是鼓励学生发掘特长。换个角度看,新高考是从根本上激发有特长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参加各类竞赛。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并入选国际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仍可获得高校保送资格,但需要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一些学科竞赛获奖但不够保送资格的学生,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竞赛的学生,在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时会有优势,因为自主招生理科是考物理和数学两门课。不过假如搞竞赛的同学是偏科的,就没了优势,因为自主招生获得降分优惠后,高校还是要看高考成绩。
  目前,更多的学生选择了自主招生。今年自主招生放在了高考之后,结合整个教学改革,竞赛学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兴趣才会坚持下去,大部分有兴趣的学生最终都从事了相关行业,多数获奖的学生现在基本都在国外深造。”
  什么样的学生能将竞赛进行到底
  在河南省实验中学,18岁的宋姜沛坤和16岁的李浩川刚刚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金牌。他俩还同时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全国仅50个名额。
  他俩是名副其实的“全才”,不仅门门功课优秀,宋姜沛坤还是小提琴高手,李浩川则是乒乓球和围棋爱好者。
  “我们和别人差不多,每天上课学习,除此之外就是会看很多理化方面的书籍,我个人比较爱好这些,所以看起来挺有意思的。”宋姜沛坤说起话来格外轻松。
  而李浩川说:“我觉得重复很重要,不会的题我会反复去思考,不管看多少遍都要弄明白,过一段时间还是要重新去复习,还会找一些难度高的题型去练习,到比赛前才会进行专门的强化。”
  目前,这俩“大神”又去了天津,将代表全国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们说虽然还是会紧张,但因为喜欢,所以很享受这一切比赛学习的过程。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