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3-19 22:28:57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4年四川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地 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Ⅲ、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能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时间、属性等特征,并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能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如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等意图。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试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明显地表现小个体的思维能力。这一过程包含着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做出新评价等思维活动。
评价考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考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看考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
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自然地理学涉及的事实、规律和原理,往往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许多方面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首先要掌握好同地理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即相关学科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和原理,如同环境问题有关的酸雨的成因;其次要注重同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要关注同地理知识相关的热点问题。重视基础,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原有平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学以致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够把教科书中学到的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高考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于阅读材料,通过各种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图、框架图等形式来表达。只有掌握各种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技能,才能正确理解其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而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能否对地理概念做出正确的描述,则是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