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教育部140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来源:一品高考网 发布时间:2019-11-01 09:33:39 整理:一品高考网

教育部发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0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位列校友会2019中国双一流大学排行榜前10强。全国87所双一流高校跻身全国100强,8所高校未能跻身200强。

校友会2019中国双一流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1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2 清华大学 2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4 复旦大学 4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5 中国人民大学 5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5 浙江大学 5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7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8 南京大学 8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9 武汉大学 9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10 中山大学 10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11 吉林大学 11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2 华中科技大学 12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3 天津大学 13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4 四川大学 14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16 南开大学 16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7 北京师范大学 17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8 西安交通大学 18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20 山东大学 20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0 中南大学 20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2 厦门大学 22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3 同济大学 23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4 东南大学 24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5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6 东北大学 26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27 西北工业大学 27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28 华东师范大学 28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29 北京理工大学 29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0 华南理工大学 30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31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2 湖南大学 32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3 重庆大学 33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4 中国农业大学 34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35 兰州大学 35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
36 华中师范大学 3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37 电子科技大学 37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38 西南大学 38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39 河海大学 39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40 武汉理工大学 4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1 西南交通大学 4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2 北京科技大学 4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3 华中农业大学 4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4 北京交通大学 44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5 西北大学 4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6 郑州大学 4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7 南京农业大学 4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8 华东理工大学 48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49 苏州大学 49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0 南京理工大学 5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2 东北师范大学 5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3 南京师范大学 5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4 中国海洋大学 54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5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5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58 北京邮电大学 58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59 湖南师范大学 5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9 上海大学 5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1 暨南大学 61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2 合肥工业大学 6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3 哈尔滨工程大学 6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4 南昌大学 64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5 陕西师范大学 6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6 华南师范大学 6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7 东华大学 68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6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9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69 云南大学 7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70 北京协和医学院 71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71 上海财经大学 72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72 福州大学 7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3 中国矿业大学 74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73 中国政法大学 74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75 江南大学 76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76 北京化工大学 7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7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78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78 河南大学 8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9 宁波大学 8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0 首都师范大学 8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1 广西大学 89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2 长安大学 9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3 北京工业大学 9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85 中央民族大学 98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86 西南财经大学 10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86 太原理工大学 10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安徽大学 104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9 北京林业大学 105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90 辽宁大学 10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1 贵州大学 10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2 新疆大学 110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93 内蒙古大学 11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4 中央财经大学 113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95 东北林业大学 114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7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97 华北电力大学 11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8 东北农业大学 122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9 南京邮电大学 12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四川农业大学 12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1 大连海事大学 135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1 海南大学 135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03 河北工业大学 14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4 中国药科大学 14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105 天津医科大学 145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6 北京中医药大学 146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107 天津工业大学 14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8 上海中医药大学 157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108 成都理工大学 15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6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1 南京林业大学 161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67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3 延边大学 173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14 石河子大学 174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186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6 宁夏大学 19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17 西南石油大学 21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8 广州中医药大学 212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119 成都中医药大学 21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19 天津中医药大学 213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1 上海海洋大学 228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30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23 青海大学 246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124 西藏大学 252 3星级 区域一流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北京体育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外交学院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海军军医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空军军医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央戏剧学院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国音乐学院   6星级 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
  中国美术学院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上海体育学院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上海外国语大学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上海音乐学院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特色)

 

1,双一流大学简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于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0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230余万平方米,设有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在建)、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区(在建); [9]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4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92万册、电子图书297万种;下设5个学部、26个教学单位、8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4,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更为现名。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设有34个学院(系),开设123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有普通本科生29405人,硕士研究生19699人,博士研究生7163人,另有外国留学生2453人。 [3]  武汉大学位列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57位。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