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难吗?难易评析点评

来源:一品高考网 发布时间:2018-06-07 17:12:12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8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难吗?难易评析点评

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2018年广东高考使用的是全国卷1,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难不难?还是挺容易?一品高考网整理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以及语文试题点评供大家参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真题试卷》》》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语文图片)

语文答案》》》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答案(图片)

广东试题专题》》》http://www.gaokw.com/ziyuan/guangdong/


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点评一!


2018年高考语文刚刚结束,语文试题又是让我们耳目一新。今年全国1卷语文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体现考试大纲的新变化、新要求,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其突出特征为“文化自信,稳中求变,关注社会,凸显素养”。石家庄新东方学校一对一高中语文组第一时间为您点评2018年全国1卷语文试题。
  试题依然紧贴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论述文选择《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中的“一体四面”中的文化基础,更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复兴路上的文化自信。这个题型难度不大,从三个试题来看,前后有关联性,上下有层次性,且相互还各有变化。论述最后一题属于整体理解,是从不正确的角度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前两题问的是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和有关说法,都是从不正确的角度考查的。角度较为科学合理,也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规律及答题思路。
  整个试题,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合理,辨识度较为明显。从试题的难易度上看,有难度,不大,基本符合高中教学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篇名为《赵一曼女士》的散文化小说,小说字数较多,故事情节虽较为简单却含量大,人物突出,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它的表现手法特别,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特别是人物描写比较突出,和去年的小说相比,这是此题的一大亮点。
  小说所设计的三个试题,与去年变化不大,一个选择题,考查内容分析与艺术手法,相对去年一眼出答案来说,难度有所提高,但是也不算难。其他两题,一题考查的是人物性格分析,实际上要求回答的还有小说情节的概括等,另一题考查的是小说叙述的方式,其实有一部分内容属于结构问题。
  综合来看,小说强调了文学性,又模糊了文体的特色,但是在考察的时候却又明确点出文体,这是这次出题的一点小瑕疵。就能力考查来看,难度属于中等,但是对学生文本分析、概括、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实用类文本选择介绍“量子技术”及相关方面,并将其与其他国家作比较,既体现了具有特色科技发展的中国形象又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技术的提升。从整套试卷讲,这一大块内容是最让学生感到发怵的。一是它的所选内容较为专业;二是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后面的两个是单选题,分值共6分,难度适中。最后一题是问答题,是要求对比分析叙述侧重点的不同,分值较高,6分,此题明显有一定难度。如果真正把文章读懂了,也并非不好回答。本人认为,此几段文本比较适合高考,语文性虽不强,但是内容和学生相距不远,注重语文学科的提炼、概括、分析能力。
  今年的古文阅读仍然是一篇人物传记,选自《晋书 •鲁芝传》。所设三个选择题,仍是断句、文化常识和句意理解,难度适中,没有脱离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特别是大部分考生所担忧的文化常识,文中出现的文化知识难度不大,甚至能在文本中推测出正确答案。翻译题仍是文中的两句话,难度不大,分值10分,与往年相同。翻译里句式涉及很简单。去年就没有考查句式,这在古文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所选文章600字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并没有给考生带来大的压力。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所选诗歌是唐朝李贺的一首有关借事抒情的诗。选择题难度不大,都是对诗本身内容与艺术方面的理解。问答题是对最后句含意分析,属于理解方面。而且这一句的意思大部分考生都能读明白,但是,在具体分析上可能会拉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实虚写比较难判断。但是和去年相比,难度有所增加,所以接下来的考生可以有意识加强练习难度了。
  语燕基础部分的考察也有较大的变动,变成了语段分析。所考查的内容有成语、病句、补写等题型,补写向来是失分点,这次变成了选择,难度大大降低了。后边的流程图题型往年常考,没什么新鲜的。难度较低。语言得体难度较大,注重实践运用,在现今情况下失分率应该会较高!
  作文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是旗帜鲜明,亮点突出。材料体现是世纪宝宝与祖国发展的共同成长历程,初看比较难,但也属于平时教学中强调的爱国主义和人生发展两大主题范围之内,考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能够反映出学生平时的思考和积累和写作功底。
  作文比较明显考查的主题是“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重点关注的是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的立意的高度,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体现出较高的人生境界。要注意切入点的选择,不宜过大过空,能够把握住“使命”、“责任”,从00后、青年人的角度写出对国家发展的思考,最好有详实的内容支撑。在论据的选择上,考生要注意照顾到阅卷者的可接受度,不能过分标新立异,求新求怪而导致不典型。
  综上,本次全国1卷的切题点比较广泛,除却材料中提示的主题外,还可以从“责任”、“奋斗”、“中国梦”等方面进行写作,同时也可以对当代一些反面的事例进行批判,所以立意角度还是比较多得。
  这次作文材料基本体现了审题不设障碍的精神,但是要是想写好,写深刻还是不容易的。另外,本次作文与时事联系紧密,也体现着高考的思想指挥棒的作用!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也更加注重学生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相对以往更关注中国自身,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总而言之,2018年的全国1卷保持了“一点四面”的基本命题思想,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微调整,注重新时代的特色,逐步进行改革,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总结来看今年的语文试题有如下特点,首先题型变化不大;其次仍然注重创新;第三是在重点考查双基双能并且继续注重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察;最后是继续与社会时事密切相结合。
  由此可见,语文学科开始越来越注重真正的能力培养,包括阅读理解、概括分析、阅读速度等方面,对学生来说,套路化的公式开始变成分析方向而非标准答案,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加语文积累。
  最后,祝所有考生旗开得胜,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也希望未来的考生们,能从本次高考中查漏补缺,准确把握接下来的复习方向,让学习锦上添花!(点评来源:新东方)

点评二


  一、总体评价
  2018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教育部修订颁布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既体现新《考试大纲》的精神,同时又尽量保持与往年的衔接照应,以体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命题思路上,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立场;在考察内容上,体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察目标;在考查形式上,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导向。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从2017年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变成必答题的华丽转身之后,今年的实用类阅读题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分值上来看,虽然总分依然是12分,但却把5分的多选变为了3分的单选,多出来的两分加在了主观题上。和文学类阅读12分的主观题相比,可以看出实用类阅读的特色是主观客观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阅读在选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实际性和科普性,变化在于去掉了图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学生的文字阅读功底。
  总的来看,今年全国卷的实用类阅读题,仍偏重于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简明,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第二大题
  第二大题为古代诗文阅读,分为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三个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鲁芝的这段文字选自《晋书·鲁芝传》,原文篇幅较长,有680余字,考题根据需要做了少量删节。本次重点考查了文言虚词“以”和“为”的多种用法以及帝王世系方面的专门用词。从整体看,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文字浅显,故事性强。考点并不生僻,而且故事背景是大家极为熟悉的三国时期,非常适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考查。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诗是李贺在落第之后自我排解的诗篇。开篇先写自己射技高超,实际上是暗指才华不凡。第二联写自己命途多舛时的自我开解。第三联开始转向抒怀,感慨的是自己仕途蹭蹬难展抱负的命运(文言文中“穷”一般指处境恶劣)。尾联自我安慰,畅想未来如春柳重萌,颇为乐观。整体上看,本题需理解其基本意涵即可。
  第三大题
  第三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组成。该大题与2016年相比,题量相同,但在命题形式上有较大变化。
  三道选择题均与一篇阅读材料相关,从材料出发来设题。第17题考察病句,但是改变了以往正确或错误四选一的出题模式,而是在文章中设置病句,让考生选择修改恰当的一句,形式虽然有所变化,但本质与以往并无区别。第18题,原本的补写题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考察学生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掌握。第19题,依然考察成语的正确使用,但采取了回到文章中填空的考察方式;试题难度上并无太大变化。
  第四大题
  第四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呈现明显的任务驱动特征。文章一方面要求将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谈论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以下一代人为阅读对象。
  前者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题干中列举的事件或其他事件均可作为切入点:汶川大地震承载着“多难兴邦”、“众志成城”的民族记忆;北京奥运会传递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普世价值;天宫一号志在星空,代表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村村通、精准扶贫脚踏实地,代表对民生的切实关注;互联网的普及,构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后者则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以下一代人为阅读对象,意味着不仅要思考已过去的时代与自己成长的关联,更要思考未来世界中国发展的蓝图,体现对后辈负责的态度和对时代、对未来的担当精神。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