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三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兰州大学 发布时间:2019-10-16 16:38:54 整理:一品高考网

兰州大学主持完成的3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兰州大学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3位。奖励大会开始前,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周又和教授、胡斌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

兰州大学三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据悉,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合计285项(人)。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8项。

获奖科研成果介绍

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完成人:陈发虎,陈建徽,李金豹,黄伟,靳立亚)

陈发虎院士领衔完成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发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在亚轨道尺度上存在显著不同于季风区的气候变化“西风模态”;论证了“西风模态”在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的适用性;揭示了多尺度气候变化“西风模态”形成的物理机制。项目成果推动了对我国气候环境空间分异的认识从“静态”上升到“动态”层面,可为干旱区未来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完成人:周又和,郑晓静,黄宁)

周又和教授领衔完成的“风沙运动的多场耦合特性及规律的力学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面对沙漠化与沙尘暴的重大环境问题,立足科学前沿开展了随机性、多场耦合、非线性和跨尺度等共性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研究路径。率先开展风沙电实验并提出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建立新的理论模型及其有效定量求解方法。解决了理论预报长期存在很大差异的问题,揭示出风沙电的显著影响及特征规律,为相关产品的故障归零等提供了直接支撑,被学术界评价为“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心理生理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人:胡斌,徐向民,郑文明,栗觅,赵庆林)

胡斌教授领衔完成的“心理生理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针对心理生理信息获取难、量化难、分析难等问题,提出“心理生理计算”,并从普适化生理信号、语音、表情、眼动等多模态感知信号入手,发明了基于多种生理、心理信息的抑郁障碍量化评估技术,在心理生理信息的有效量化“感”+“知”及持续性监测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核心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及医疗和科研机构成功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