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各学院简介及所开设专业介绍(4)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9-09-01 09:31:52 整理:一品高考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最早获批的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10年升格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201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校学科联盟牵头学科。2017年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优势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该学科是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唯一被列为四星级的学科,近5年来在全国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
       学院始终以开放、合作的理念推进学科建设,注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中国政治学会年会、江西发展论坛、第三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全国省属师范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第19届年会、第17次中韩伦理学研讨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南昌)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
       (二)科学研究
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四大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围绕着这些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0项(其中6项结题成果被鉴定为“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项;省级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88项;重大横向项目15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60余部;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3项,二、三等奖40余项。
       (三)师资队伍
学院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4人。
       专任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
       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2016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社会服务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主动对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着力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
       学院承担了多项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任务。如,教育部“红土地”支教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全国思想政治学科专业中小学骨干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培训者培训等项目,承担了江西省90%在岗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国家培训任务,培训效果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
       学院发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优势,多次承接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委托课题,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和应用对策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承接了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发改委中央苏区振兴重大研究课题“中央苏区范围、历史贡献与发展现状研究”,江西省委委托课题“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江西省国资委委托课题“国有煤炭企业创先争优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江西省共青城市重大委托课题“科学发展观在共青城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等等。相关研究成果或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并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达50余次。
       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理论宣讲,发挥社会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办学社会影响力。我院2位教师作为江西省委宣讲团成员,多次参与省委重大宣讲活动,多次被评为“优秀宣讲员”;多位教师参与江西省“社科大讲堂”、“赣图大讲堂”等社科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理论研究成果。多次承担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读物编写任务,参与编写了《共和国的脚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红色经典传奇100例》、《培育我们的价值观》等通俗读物,作为全省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教材。
       (五)国际合作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有计划派遣专任教师赴海外大学访学、交流,进行学术考察。近年来,先后有教师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韩国建国大学开展访问学习,多人次赴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等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也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来学院讲学,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六)优秀校友
本专业学生毕业率近100%,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0%且多考取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大部分毕业生扎根基层,成长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各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主力军,涌现了一大批像罗亦奇、雷红智为代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军人物和徐跃平等为代表的后起之秀,还有一批毕业生成长为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党政领导。如本专业88届毕业生戴木才于2014年2月24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专题,社会反响强烈。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于1960年,是江西师范大学的传统专业之一,江西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2017年在全省第二批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荣获第一。自创办以来,本专业形成了“学风浓厚、基础扎实、思想活跃、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专业作风,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目前,本专业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的专业之一,9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具备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所授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政治经济学、政治学、马列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法学概论、西方经济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含教学见习)等。
6、政法学院
(联系方式: 0791-88120517)
      政法学院缘起于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教授、著名刑法学家蔡枢衡教授是办学先驱。国家院系大调整后,1959年学校增设了政治教育系,1962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停办,1978年学校恢复了政治教育系,1999年,政治教育系更名为政法学院。2004年12月,学校合并政法学院和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组建了新政法学院。2015年10月,政法学院分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政法学院。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70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占60%;博士(含在读)39人,占65%,硕士15人,占25%;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二级教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师资队伍表现出职称高、学历高、年轻化的特色。目前开办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哲学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拥有法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相应地成立了“江西师大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江西师大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江西师大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3个校级教育中心,在读研究生420余人。现有法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社会保障与管理研究中心、干部人事与考试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还设有司达律师事务所、江西师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江西洪宇社会工作服务社等社会服务机构。
       学院拥有法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宪法学理论、行政法、教育法、生态经济法等研究领域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并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和法律硕士(J.M)3个专业学位点,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成立了江西师大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江西师大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江西师大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挂靠政法学院,三个“教育中心”具体负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培养工作。公共管理专业在地方政府管理、行政文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工作行政、农村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法学
      所授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证据法学、中国法制史、环境法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忠于宪法,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各种法律事务的操作方法,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形成严谨明辨的法学思维模式,具备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司法部门从事司法工作和在其他部门从事法律宣传教育、服务与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法律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
本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自2018年起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合并实施大类(公共管理)招生,大学二年级起再分专业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所授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行政学原理、行政组织学、管理心理学、电子政务实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培养要求及就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自2018年起与行政管理专业合并实施大类(公共管理)招生,大学二年级起再分专业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科学及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事业单位福利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基金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所授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会计学、金融学、保险学、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实验、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学概论、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等。
       培养要求及就业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能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劳动科学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了解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组织中的劳动管理与社会保障业务及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协调、组织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社会工作
      所授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政策评估、社会工作法律实务、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统计软件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概论、组织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人际沟通能力、论文写作技巧等。

      本专业毕业生能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社会工作实务技巧,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各类社会群体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活并获得更好发展;熟练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深度思考能力,具备扎实的社会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论文写作能力;熟悉民生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能够通过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推进具体的社会政策的建构与完善;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倾听与表达,具备专业亲和力。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