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细节 阅读答案

网址:www.gaokw.com 时间::2015-01-09 11:26:06 整理:高考网
文字细节

①在乔治·奥威尔《1984》中,只有一个词是特别为了吸引读者而写的:
四月份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里,时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下巴紧挨着胸膛,想躲避讨厌的寒风吹袭,他快速地通过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但还是免不了刮进一些砂石
②这段话引人注意的地方在于“     ”这两个字,少了它,这句话就变得平凡无奇,而这两个字也显示,小说的场景要不是指某个我们不熟悉的文明,就是指未来。有些事情没有改变,月份依然叫四月,寒风依然难受,但有些事情改变了,从寻常与陌生的并列中,句子产生了某种特殊效果。有人可能觉得,这个细节有点太刻意了,它似乎过于大声地宣布,“这是一部科幻小说”。
③实际上,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一个专制的全能的国家可以操纵一切,从过去的历史到民众的心灵习惯,无所不包。无疑地,胜利大厦就是因此得名。不过,第二句话却为这个阴郁的环境带来一点希望。当温斯顿·史密斯进入大厦时,一阵风卷起的砂石跟着他一起进到大厦内;虽然小说本身似乎把这种状况当成一种负面的现象(“讨厌”的寒风吹袭),但读者会发现,与全能的国家相比,飞砂走石其实好得多。砂石代表着随机与偶然。它们代表了无韵律或无理性之物,不会灌输他们已经安排过的各种意义。因此,我们也许可以把砂石看成是小说描述的极权政权的相反物。同样地,这阵风可以视为反对管制人类的一股力量。它任意地吹着,一下子吹向这里,一下子吹向那里。它没有韵律,也没有理性。
④作家也许在这里暗示,国家无法如其宣称的那样万能,并非连自然界也能完全掌控。极权国家对于它们无法改造成秩序的东西特别感到不安。或许这个政权无法排除偶然,就像胜利大厦无法完全隔绝砂石一样。
⑤有些读者会觉得我的这种诠释太荒谬。他们这么想是有理由的。奥威尔确实不太可能把砂石视为正面的意象,或许他连想都没想过这点。但往后我们会发现,读者不一定要乖乖地顺从他们想象的作者的想法。同样,读者或许能找到其他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个诠释行不通。无论哪一种情况,心存怀疑的读者必须找出其他的理由来说明这样的解读是荒谬的。在那之前,任何结论都有可能成立。
⑥在以上这些简短的评论练习中,我试着显示文学评论可能运用的一些策略:你可以分析诗句的声音质地,或者专注于意义的模棱两可;你也可以检视文章赖以呈现的情感态度,或者聚焦于值得玩味的悖论与矛盾处。  即使是惊叹号,也值得人们写下数句批判评论。 
(选自《如何阅读文学》,台北商周出版2014年1月版)
1.第②段     中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十三   B.寒风     C.胜利      D.砂石 
2.解释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3.赏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3分)
4.第⑤段说理从容严密,请简析之。(3分)
5.根据上下文,组织下列语句填入第⑥段方框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尝试界定作品的风格,有时对评论作品也很有帮助。
②所有的评论策略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对语言有着高超的敏感度。
③而判断文章的语气,观察它是否转变或动摇,同样能带来丰富的成果。
④如,有些作品可能是简练的、临场发挥的,有些是迂回的、讽刺的,等等。
⑤因为追寻文字背后隐藏的意涵,有时相当重要。
A.① ③ ⑤ ④ ②           B.⑤ ③ ① ④ ②
C.③ ⑤ ② ④ ①           D.① ④ ② ⑤ ③
6.根据第⑥段“聚焦于值得玩味的悖论与矛盾处”的策略,评析《1984》中的几句话。(4分)
(1)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2)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参考答案

1.(2分)A(钟响不会超过十二下,这里以十三下向读者暗示小说场景的非现实性)
2.(3分)统治者向民众灌输经其篡改的历史;(1分)通过洗脑控制了民众的心灵;(1分)这一切通过专制得以实现,作者因此嘲讽那象征其国家机器的办公楼为“胜利大厦”(1分)。
3.(3分)胜利大厦喻示国家政权的强大;(1分)风中的砂石代表政权控制不了的偶然现象;(1分)该句从直观形象的描述中揭示原著可能蕴涵的抽象道理,发人深省。(1分)
4.(3分)首先,作者承认读者有权质疑自己以上分析的合理性,并承认原著作者也未必认同自己以上分析,足见其立论从容;(1分)但作者认为,读者理解文本不必完全遵从原作者的创作意图;(1分)因此,自己的分析至少是多种诠释中合理的一种,说理严密。(1分)
5.(3分)B(如选D,1分)
6. (4分)(1)能说“二加二等于四”看似自由,但做出这种判断与个人价值观念无关;(1分)国家给予民众的自由仅限于此,说明国民极不自由,足见极权国家所谓自由的虚伪。(1分)
(2)按常理,逝去的过往是无法控制的,“控制过去”看似悖论;(1分)但国家如果控制了“现在”,就可以根据统治需要,修改和重新阐释历史,实现控制过去,并进而控制未来的目的。(1分)
(提示:要从原文字句表面的悖论和矛盾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
本文标签:文字细节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