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11-02 09:52:34 整理:一品高考网

6.D理解错误,张冠李戴。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并未怪罪,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并且,拿书提问他的人不是裴子野而是刘显。
7.(1)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于是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关键词:会、昆弟、诣、莫,会:恰逢。昆弟:兄弟。诣:到。莫:没有人。)
(2)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关键词:降附、以、宜、表,降附:投降归附。  以:认为。宜:应该。表:上表。)
【参考译文】
萧劢字文约,喜怒不形于色。位居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哭,然后起来再往前走,家里人也阻拦不住。父亲萧景特别喜爱他,曾说:“我百年之后,怎能少了这样的儿子呢。”吩咐左右人关照他节哀。服丧期满后,被任为太子中舍人。萧景在郢州去世,有人因为路远,就对他隐瞒了凶讯,而用病重作为托词。萧劢于是奔波前往,赶到江夏,已是七天水米未进。埋葬父亲后,他在墓旁结庐而眠,断绝亲友往来。正逢他叔父萧昙被朝廷逮捕下狱,他带领家中兄弟们一起赶到大理上诉,即使是他家的门生故吏也没有人认出他来。
作淮南太守时,因治理有方而被称颂。后改任宣城内史,境内多猛兽,经常危害人民,萧劢到任后,野兽的危害得到治理。又改任豫章内史,结果境内路不拾遗,男女有别而道不同行。后调任广州刺史,当离开豫章郡时,官吏百姓都悲痛落泪,沿途几百里舟车堵塞,人们都各自带着酒食来给他送行。萧劢都接收下来,但随后又给予他们钱财。走到新淦县岓山村时,有一位老太太用盘子托着泥鳅,从送行的船侧奉献上来,又有几十名少年跳进水里给他拉船,又是唱歌,又是流泪。
广州地处沿海,向来是富庶地区,外国商船到此,多被当地刺史盘剥侵夺,所以每年来船不过三几次。自萧劢到此,对他们秋毫无犯,于是一年就有十几趟到来。当地的俚族人不顺服,多数做了海盗(经常在海上行凶抢劫),萧劢对他们进行讨伐,俘获的人口财物,除犒赏军队外,全部送交朝廷。他以前的刺史们都营私中饱,当地的土产贡品多被私吞,很少能进入朝廷仓库。自从萧劢到任,一年里向朝廷进奉数次,国家军政所需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输送。梁武帝感叹道:“朝廷算是又添了一个广州。”有诏令让他以原来的官号还朝,这时西江的俚人头领陈文彻进犯高要,于是又下诏让萧劢再任原职。不久,陈文彻投降归附。萧劢认为南江地方险要,应该设立重镇,于是上表朝廷,建议在高凉郡设州。朝廷下令改为高州,命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召萧劢回朝任太子左卫率。
萧劢生性率直有节制,而且气量宽宏。一次手下人曾把一碗菜汤不慎打翻在他胸前,他脸色不变,慢声叫人给他换衣服。他收藏图书多达三万卷,披阅观览而不知疲倦,尤其爱读《东观汉记》,大部分都能背诵下来。刘显曾经拿着书考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他很少结交朋友,只和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关系密切。在回京路上去世,追赠侍中,谥号光侯。
8.“怪”,奇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写出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头先白”头发先白了,战争还未胜利自己的头发却先白了,写出了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每点2分,全对5分)
9. 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
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曹操、刘备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 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
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 也可酌情给分。)

10.(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
(1)【解析】选CE。(C 3分 E 2分)
A项,“小说用顺叙的手法”错,整体上看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B项,默克讲起往事时兴奋与喜悦是因为“庆幸……侮辱和谩骂”错,他的兴奋与喜悦是因为他在莫斯科战役中做了一件高尚的令自己自豪的事情。D项,连队头目大发雷霆,战友们踹他,丢弃他,并非只是因为他违纪迟到,主要是他救助了敌国的孕妇。

(2)【解析】分析句段的作用应从內容和结构方面考虑。画线的文字写默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面对一位敌国待产的孕妇的表现,既有心理描写又有动作描写,其作用主要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答案】①描写默克的心理,表现他作为一名医生恪守救死扶伤的天职。
②描写他的动作,表现了他善良有同情心。
③此段文字描写使默克的形象更加真切感人。(每点2分)

(3)【解析】解答此题应该按照主人公的经历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概括,文章首先写到默克讲述自己瘸腿经历的兴奋与喜悦,然后细述救助孕妇的经过,又写到瘸腿的具体过程。最后写他的真情告白。分析概括应抓住事件背后反映的人物精神品质。   
【答案】① 善良有同情心。他是一名德国军人,也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因此看到苏联孕妇的哀求,那颗同情与怜悯的心促使他伸出援助之手。
②正直诚实。归队后战友们质问起他迟到的原因时,他本可以不如实相告,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冒着受处罚的危险如实相告,结果招来伤身之祸。
③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他不愿看到战火蔓延到普通人的身上,他觉得战争是不应伤及无辜的。因此宁可违纪也要救助敌国的孕妇。   
④无怨无悔。对于自己因救人而瘸了一条腿,他无怨无悔,并以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
 
(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题目具有开放性,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中默克救人的壮举并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答案】我认为默克的做法是值得的。
① 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是一种高贵的人性。
② 默克救死扶伤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虽然肉体上备受创伤,但精神上愈显高大。
③ 默克虽然瘸了一条腿,却在心灵的高地上扶起了生命的尊严,并以此验证了人性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人类良知。
④ 默克一样的勇为者,人们应该给予崇高的敬意和赞美,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
(1)【解析】选CE。(C 2分 E 3分)
A.“怕林徽因害怕”错,原文是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B.“在患病之后”不准确,应是“在医生诊断之后”。D.“其目的是……”错,引用的目的是转入对林徽因另一方面的叙述一一写诗,说其有性情,有才情,抗击病魔。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