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二中201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蚌埠二中 发布时间:2014-11-20 16:56:00 整理:一品高考网
蚌埠市第二中学201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完整版本试题最后一页下载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注意:本试卷包含I、II两卷。第1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II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22题,共44分)
1.汉皇祖陵(如右图所示,位于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是以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姓大始祖刘清墓为中心扩展而成的一座陵园陈列馆,2000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汉里堂刘氏祭祀祖先的场所,近年来又成为海内外、全天下刘姓寻根问祖的圣地。从古代政治制度来看体现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2.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3.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一一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1日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示 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
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社会契约论
7.罗素说:“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这句话中“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
A.相对论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    D.经典力学
8.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真所谓7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所说的这条:“新路”是指
A.井冈山道路  B.进行解放战争 C.实现人民民主 D.进行重庆谈判
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7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 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11.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应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D.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1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一前2000年)
第11章:1日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一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一前1250年)
第14章:1日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一前950年)
据此可以推断该书的编写采用
①断代史  ②编年史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4.美国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期是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作者这样认为的主要理由是
A.工业革命之前人均社会生产总值没有明显的变化
B.工业革命过程中诞生了股份公司制度和金融制度
C.工业革命后人类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
15.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国家,他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欧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的扩张    B.为“遏制战略”造势
C.促成北约的建立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16.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7.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