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西城区4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4-11 07:54:08 整理:一品高考网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 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 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于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审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①邾,古国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毁之则疏,誉之则亲        毁:破坏
B.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悖:谬误
C.人有伤之者曰              伤:中伤
 D.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      累:妨碍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何以知其然耶            其谁不食
B.为甲裳以帛              乐羊以我故
C.不若以组                若私其亲
D.于杯则亏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官为甲必以组
(邾君)命有关的官吏制作甲裳一定要用丝带连缀
B.窥面于盘水则圆
在盘子里放上水,看自己的面影,(面部)就是圆形完整的
C.所自窥之异也
自己能看出水中面影的区别罢了
D.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指挥军队时就该忘掉自己的父母
11.下列诗句阐释的哲理和作者的观点“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13.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15.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3分)
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
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
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
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16.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