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州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2:33 整理:一品高考网

C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
D“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从原文中可以可以推知,两者可以相通也可以统一。
10.(3分) 【要点】
①以清新文艺、有诗意的语言说出了许多人心中虽想却不敢的渴望。
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③这是对“现世安稳”这一传统观念羁绊的一种挣脱。
(要点①③是从主观的角度来作答,要点②是从客观角度来作答。)
11. (3分)【要点】
①理解并尊重这一选择。
②这种选择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③只要心有梦想,生活充实,即使没有辞职看世界,人生同样精彩。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5分)A  D 解析:A“痛恨”于文无据,作者并非要批评自己因思乡而表现出的软弱,说“没出息”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浓烈;D应是正面描写,“故乡的深深眷恋”并未直接体现。
13.(4分)【要点】说明了故乡让人们怀念的原因是因为曾经在那里度过的生活记忆与生活在那里的生活中重要的亲人(2分)引出下文对父母今昔对比的叙述,表现对父母的真切的爱(2分)(从结构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4.(6分)【要点】①父亲没有了年轻时的矫健高大,已经渐渐跟不上我的走路速度(2分)②父母经常健忘,母亲的睡眠越来越少,还保持着当年对自己与父亲的关爱,却没意识到已时过境迁(2分)③在父母越来越失去鲜亮的色彩,不再是作者心中的“神”的同时,作者开始关心照顾起父母,表现出一个成熟孝顺的儿子的姿态。(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2.(5分)B  D 解析:B文中只是说他被公众描述为“隐于世的高人”,并非真的是个隐者;D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千人计划”并非由其推动才实施的,李小文院士只是表示支持。
13.(4分)【要点】运用正面描写,突出李小文院士低调却又关心国家社会、专注科研的人物特点(2分)引用传主的原话更具真实性,突出了传记的特征,增加作品的可信度。(2分)(从人物形象与文体特征两个角度分析。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6分)【要点】①“不避世”表现了李小文院士关心国家社会,不回避各类媒体,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社会做贡献,如他博客上的对社会现象的评论;(2分)②“布鞋院士”一方面表现了他的低调,他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生活习惯质朴,不清高狂傲,有趣恳切;(2分)③另一方面“院士”也表现出他的精深的学术水平,对待科研项目严谨审慎,同时又是遥感领域的权威专家。(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1)(1分)懵
(2)(1分)“暗”改为“谙”
(3)(3分)C(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清纯:清秀纯洁或清新纯净。清新:清爽而新鲜。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弥足珍贵:形容某样东西十分珍贵,含褒义。)
(4)(1分)——(解析:恰当的标点符号应是破折号)
16.(3分)  B 
17.(3分)  B 
解析:A.两面对一面,在“是一个”前加“是否”。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心愿”。D.“安全的环境”包括了“水源”“空气”“食品”等内容,大概念与小概念重合。
18.(5分)
【示例1】我认为叶蕾追逐梦想放弃稳定国企工作的行为体现了年轻人对自我的坚持,值得肯定。一方面,这种选择遵循了内心的方向,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她能把握市场的机遇,创业方案具有可行性,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值得坚持。因此,这种选择应得到人们的理解。
【示例2】我认为叶蕾辞职开花店是一种任性的的选择。一方面,她在复旦大学所学的并不是和花艺、设计相关的专业,将自己多年所学的专业放弃去开花店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她放弃收入相对稳定的国企工作,而选择具有一定风险的自主创业,这样做确实会让父母担忧。
 (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亦可。)
     五、写作(70分)
19.(70分)参见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题意分析】
格言之间出现矛盾,并不减损格言的价值。道理有它适用的对象和条件,真理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我们理解和运用格言不应简单化,绝对化,不应被当作教条,简单地到处套用。
思考本则材料的核心问题应注意两点,一是应关注为什么格言会出现内涵截然相反的情况?这里是否有孰对孰错的问题?二是为什么材料说“看过上百句格言,就能够立刻让你智商归零。”
首先,对于第一个核心问题应认识到,格言之间有矛盾冲突显而易见也很正常。但流传久远、传播广泛的名言都有道理在里头,对立并不等于一定会有孰是孰非、此正彼邪的问题。由此来谈,世间事物本就充满矛盾,处于复杂变幻的环境中,格言讲道理也不应简单化,以不变应万变。应看到各自成立的不同条件。
其次,从第二句看,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不同言论一概接收后无所适从的状态。因此,可以由此来分析对于具有权威性的言论如何来接受的问题。
应注意的是该材料关注的是对内涵指向相反的格言应有的态度,而不是关注格言本身。如果仅仅从材料中的某一句或一组格言的角度立论,如从“宰相肚里能撑船”去谈“宽容”就脱离了材料的核心内涵。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