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命题作文的材料之于构思的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4-09 18:01:40 整理:一品高考网

    近两年,浙江的高考都是新命题作文——既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也不是材料作文,而是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具体地讲,新命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文题和要求三部分构成。其中,“全面理解材料”和“根据材料的含义”表明所供材料对立意有特定的限制,而且评分细则第一个要求也是“符合题意”。这就是说,新命题作文的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切入点,又是作文立意的终极范围。

    以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材料的第一段由“一代人”写到“被写进励志读本”,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成功能否被复制”。如果就此打住,考生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很容易入题,也会有话可说。但是,接着材料又说“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这就清晰地表明了命题者的价值观——“成功很难复制,一切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接下来,材料的第二段又指出“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成未来”。由此可知,写作时千万不能固执地将时间理解为物理时间,而应将其理解成“人生悲喜成败的故事与体验”。不仅如此,材料在对时间进行一番议论后,还提出了“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的观点。如此一来,材料的主题就从“一个人的成功不能被复制”升华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里做自己该做的事,积极追求精彩的人生”了。命题的最后,命题者给出的文题是“我的时间”,结合材料和文题分析,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决定作文立意的关键词是“我”“时间”和“成功”,最佳写作主题应该是“不能复制别人的成功,而应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成就精彩的人生”。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命题作文已经为考生设置了审题立意的难关,要求考生必须以材料的立意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是说,写新命题作文时如果学生无法直击材料的“内核”,穿透材料的“感点”,自然就不会把握材料中暗示立意的方向,甚至还会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偏离优秀作文的航向触礁搁浅,以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由此可见,认真审视和挖掘材料中的潜在信息是写好新命题作文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一、分析材料中蕴含的“人情物理”

    分析历年来高考中出现的新命题作文,命题人在对材料的平静叙述中都隐藏着一定的认识和评价——有时是刻意地表露出来以便引起考生注意,有时是在字里行间闪躲腾挪地隐藏某种情感倾向,但不管是哪种考生都必须认真发掘材料的意外之旨、弦外之音,仔细辨明态度,审出情感倾向,准确把握材料的“情感点”。虽说高考作文都要表现积极向上的真、善、美的情感,格调不能低沉,品德的“败笔”、心理的“荒漠”、情感的“颓废”等都不应成为写作倾向,但落实到具体的某一则材料总是有一个小范围的指向的,而不是泛目标的。比如,以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有的考生就撇开材料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谈“时间是什么”“我用时间来淡忘你”“我的高考时间很紧张”“你走进我的时间,我哭了”“给我一天时间,让我想想我这几年走过的路”“我希望时间倒流”“奶奶的时间不多了”“我在读书的时间里长大”……诸如此类的内容显然不是命题提供的材料蕴含的“人情物理”。

    其实,新命题作文给定的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或者一些感情色彩很强的词语,往往会折射出语段的感情色彩,仔细分析,自然会发现其十分明显的倾向性。比如,还以201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材料中说“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成未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这说明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时间里经历过的人和事,无疑都教会了我们对时间的思考、对时间的判断和对时间的取舍,都提醒我们如何在合适的有限的时间里创造生命的辉煌、如何在我们个人的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情、如何抓住时间在合适的时间里创造自己的精彩,而不是谈物理时间,也不必谈感情时间。

    总而言之,尽管新命题作文的材料总是和积极的、青春的、阳光的思想情感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说不写消极的、灰色的、阴暗的就是正确的,因为具体的情感表现还是要通过剖析具体的材料进行合适的“人情物理”揣摩后确定,而不是提笔就写我的时间论、我的情感论和我的成长史。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源清中学 潘慧群)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