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3-17 10:45:10 整理:一品高考网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11.默写名句名篇。(5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5题。

枯树与鲜花
雷抒雁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他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2分)                         (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2分)                (不超过12个字)
13.第三自然段中枯树和牵牛花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描写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共同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
(2)作用是                                    (不超过12个字)
14.作者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作者为什么微笑?作者从这棵树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1)“微笑”的原因是                                                 
                                                                     
(2)作者感悟到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枯树的傲对寒秋象征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以牵牛花的迎风绽放象征永不自弃的生存精神。
B.枯树与鲜花,既是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主观情志的外化,花与树“浑然一体”的生命现象,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美好企盼。
C.文章用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描写枯树和鲜花的形象,既有空间的扩延:由远而近,逐步推出画面;又有时间的展开:生命复活前后不同景象的描写。
D.老瘦僵直的枯枝,柔嫩纤弱的鲜花,奇妙地结合成一支青春奏鸣曲,同生命复活前枯树的衰颓、牵牛花的委顿形成了强烈反差,展示了意味深长的生命现象,给人有益的启迪。
E.文章开头落笔奇险,接着平平叙来为高潮蓄势;至“枯树哟”、“柔藤哟”改变人称。直接对话,当面礼赞,呈奇峰突起之势;最后感叹人生,抒发情怀,文势趋于平淡。全文一波三折,有优美和谐的韵律和节奏。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