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1-03 08:22:17 整理:一品高考网

10.参考答案:
(1)(共3 分)本诗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或思念死去的亲人)的心情(1分)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渔樵为生的愿望(或做官的不快、抑郁)(1分),以及感慨人生易逝的无奈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答题情况:错得较多的是答“思乡之情”;三种情感一般只能答到一种。
(2)(共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朱”隐喻青春的容颜(或红润的面容、年轻的面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伤之情(1分)。
答题情况:很少同学能答到“色彩对比”
【解析】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临川家中(现江西临川区)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现南京市江宁县)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11【试题解析】每题一分,错一处即不可得分。
(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6)尽吾志也,可以无悔矣
  答题情况:满分不多,各种问题都有。除了没有背诵的,比较多的是几个虚词出错。以后背诵要提高准确率。上面描红的是出错较多的。
12.A.E.(5分)(B项让步关系不合理,原文是“即便GDP超过美国,也不会成为世界大国”。C项“只要”作为充要条件的连词,与原文不符。D项“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不能构成“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
13.C.(3分)( A项“美国的《2012》、《阿凡达》也可以说是文化大片”属于无中生有。B项老百姓“幸福度”的排名落后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信任,而是缺乏信仰。D项“文化大师呼之欲出”说法夸大,原文是“已具备了产生文化大师的土壤”)

14. 作者为什么说信仰危机是社会浮躁的根源?联系全文回答。(4分)
答案:因为信仰具有更深的精神深度,所以信仰出现危机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2分)信仰危机会令人们的心灵无所皈依,精神惶惑,欠缺信任 (1分);也会导致重视追逐经济利益,不关注文化内涵,国家不能成为世界大国。(1分)
评分标准:第一点回答了为什么是根源的问题。接着从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对国家的危害两个角度回答,也是社会浮躁的具体表现。

15. 作者认为,要重建我们的信仰,重建人的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阅读全文,简要回答。(4分)
15.要点:在社会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信念,进而追求信仰。
     在重新整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全人类创造积累的文化成果。
     改善政治文化生态,建立自由度空前扩大的“生态环境”。
评分标准: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

存在问题:
1. 重复性答题。几个点都是同一角度。
2. 过于简略,例如15题第1条写成:建立信任。15题第3条写成:改革体制。
3. 表述上不严谨。例如15题第2条写成: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3.超字数答出划线区域,或答错位置。本次未扣分,提醒大家不要答太多,掩盖了关键词。

16小题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可从文中6-9段提取要点。满分4分,美丽1分;纤弱、稚嫩1分;顽强、不怕困难1分;充满活力1分。同学们都能从文章中找到要点,但信息不够全面。均分约为3分.
17.拟人手法1分,小花的坚忍,顽强精神2分,作者为之惊喜感动震撼2分。
  问题:学生对手法的判断出现失误,把拟人当做比喻或者夸张。
不概括小花的具体特点,不出现概括精神特点的关键词,或者把它概括为“数量多,鲜艳娇丽”等。
18.每个点2分。 “浩歌”:博大,浩荡1分,激荡人心1分; “寂寞”:默默无闻1分,生命力1分;相同点,生命的奇观,生命的力量2分。
  问题:“浩歌”诠释为长期的 ,长寿的,“寂寞”诠释为短暂的 ;学生对“寂寞”的诠释 经常遗漏“默默无闻”这个方面。而在相同点上,把它总结为做贡献。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和对文中信息的概括能力。根据第11段来理解“浩歌的境界”“寂寞的境界”是分别相对于“参天的大树″和“小花、小草”而言,文章第2段写了银杏,第6~9段写了小花,结合第12段可得出两种“境界″。两种境界的相同点,可从第2段提取“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抽黄谢绿的顽强”,第6段提取“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篷帆轻易降落”概括出一个相同点: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第10段是一个小结段,从中提取关键词句:都是生命的奇观。
19.【答案】①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②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或识记)效果。
请注意:
(1)这表格是在谈记忆效果这个中心。
(2)第一小题,答成回忆为中心的,扣一分。没有答到时间越多的,扣一分。

20.【参考答案】 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很幽默好笑;再读《阿Q正传》,觉得阿Q和无聊下流。阿Q率真、质朴、自尊,任性、愚昧、自贱,几乎集合了所有中国人身上的奴才特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身影。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