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第二中学201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时间:2012-11-07 整理:分数线
东山县第二中学201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知识积累。(共17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行:_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_________________
(3)庶臣侥幸,保卒余年              卒: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实为狼狈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窜梁鸿于海曲                  D.尽东南之美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5--9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
5.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  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除臣洗马     除:革除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喜欢此文的还喜欢。。



本文标签:东山县第二中学201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