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3-31 16:28:14 整理:一品高考网
浙江省效实中学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答案请写到答卷纸上)
一、基础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社稷(jì)     怃然(wú)       乐(yào)山乐水      斐(fēi)然成章
B.便(pián)佞      恸(dòng)哭     贫而无谄(chǎn)     有教(jiào)无类
C.喟(kuì)叹      窗牖(yǒu)      暴虎冯(píng)河     千乘(chèng)之国
D.狂狷(juàn)      角隅(yú)    訚訚(yín)如也    莞(wǎn)尔一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虎豹之鞟尤犬羊之鞟。
B.子击罄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罄乎!”
C.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
D.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校园安全的举措,不想外来忧患方歇,但祸起萧墙,学校内部的暴力事件却频现,同学间互相斗殴,学生殴打老师,老师体罚学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B.现在,“潜规则”竟然要往桌面上摆,权力“世袭”还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竟然挂起了“稳定干部队伍”的幌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禁止的。
D.足球是世界上最平民、最有号召力的运动,中国人民需要足球。“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只要大家端正态度,遵循足球规律,该整治的继续整治,该建设的抓紧建设,中国足球依然有可能拥有灿烂明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 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5.下列各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B.孔子评价人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所以管仲因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受到了孔子的褒扬,而季氏则因要讨伐颛臾而被冠以不行德政、不能兼爱百姓的罪名而大加驳斥。
C.《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把隐士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定谁或者肯定谁,其实无论是孔子还是隐士,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做法两样。当然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D.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
二、现代文阅读(共18分)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周国平
近来,我闲读《论语》这一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器,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之后自嘲说,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读书人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又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余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啊!”圣人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为“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洒脱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的。“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要害是那两个“必”,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