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3年下学期调研统一测试高二语文试题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8-23 10:53:03 整理:一品高考网

    实际上,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中庸即恰到好处、恰到火候的状态,就是“时中”。孟子发展了“时中”的思想,引入了“执中”“有权”的观念。《孟子·离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的“权”就是因时而变、顺势变化的意思。”当嫂子掉进水里,就必须援之以手,将其救起,再讲男女授受不亲,就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了。在这里,“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时”的变通是为了实现“仁”的理想。总之,孔子思想中“时”的观念,反映了孔子顺应时势、因时制宜的辩证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摘自2013年5月9日《人民日报(理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中“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所说“无可无不可”,即“可”与“不可”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了孔子的“时”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源头。
B.“无适也,无莫也”说明对孔子而言,为择善而从,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切都要顺应时势,相机行事,以获得最佳效果。
C.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去,孔子不顾子路的反对,意欲前往。孔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待“时”而动的观念。
D.孔子不拘泥于“事君以忠”的成见,从而否定了管仲“非仁”,反映了他在评判人物时顺应潮流、依时而定的“时”的观念。
【小题2】下列对“时”与“仁”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的思想中“时”与“仁”是交融会通的,他主张遇事依时而定,灵活应对,而这依“时”而动的原则则是“仁”。
B.“时”与“仁”密切相关,孔子应“非仁”的公山弗扰之召前往,是想使周文王、武王的仁义之道复兴在东方,所采取的变通的“时”的手段。
C.“时”与“仁”交融会通,对“仁”的内涵可“依时而定”,管仲以前“事君以忠”为“仁”,管仲以后“仁”则变为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作为。
D.孟子引人了“执中”“有权”的观念,使“时”与“仁”最终得以会通融和。嫂子掉进水时,就不能再讲男女授受不亲而不援之以手。在这里,“时”是手段,“仁”是理想。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与“仁”同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但人们只注意到了“仁”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讨论,而忽视了“时”的思想。
B.伯夷、叔齐、柳下惠等人在当时被称为贤人,孔子对他们的德行作过褒奖有加的评价,但他却不想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
C.管仲和召忽曾共同辅佐公子纠,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继承君位后,召忽因受儒家“事君以忠”思想的影响自杀以殉,因而得到子贡的肯定。
D.孔子的“无可无不可”、一切依时而定的思想,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这也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时’是辩证法的源头”的表述夸大了孔子“时”的地位,与原文不符。常见病因“夸大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原文指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可“依时而定”而不是“仁”的内涵可以“依时而定”,管仲前后“仁”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改变。常见病因“张冠李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A“时”并非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只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常见病因“主次不分”B“不赞成模仿他们的作为,也不赞成人们模仿他们”属无中生有。C召忽“自杀以殉”时还没有儒家学说,常见病因“颠倒顺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结束】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一)【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日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通“灾”,害。②折阅:折本,亏本。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⑤县:同“悬”。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君子隆师而亲友    隆:尊重、尊崇
B.而又恶人之贼己也    贼:指出……罪恶
C.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先:引导。
D.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穷:贫穷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对君子“修身”的表述的一组是(3分)
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②谄谀我者,吾贼也  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
④身劳而心安,为之        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⑥其为人也多暇日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