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南区)201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8-28 11:15:45 整理:一品高考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2题(18分);选做第13题(10分)。
寂寞的小石湾    (有删节)
夏坚勇
    江阴的小石湾依偎在要塞古炮台下。正值落日黄昏,一切都寂寞在夕阳的余辉里。衰草
寒烟中,坟堆倒有不少,但细细找过去,始终没有发现一块属于典史阎公的小石碑。
    据说当年抗清英雄阎应元被杀之后,一位乡民把他从死人堆中背来,偷偷葬在这里,兵
荒马乱,又加月黑风高,自然没有留下标记。
    阎应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典史,却在国家危亡之秋,率六万江阴义民拒二十四万清军于城
下,孤城碧血八十一天,让满清铁骑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
一降者,百姓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黯淡而柔靡的晚明夕照图中。无疑是最富于力度和光彩的一笔。然而,洋洋大观的《明史》和《清史稿》对此竟不著一字。只有一个名气不大的文人邵长蘅,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阎典史记》。
    顺治二年七月初九夜间,已离任的阎应元应义民之邀悄然进入江阴主持守城军务。这场
力量悬殊、根本无法打赢的战争,悲壮惨烈地进行了八十一天。三十六计中能用上的计谋,
差不多都用上了,诈降、偷营、火攻、草人借箭、装神弄鬼、小股出击、登陴楚歌,无不闪
烁着创造性的光芒……阎应元在城破被俘后挺立不跪,被刺穿胫骨,才“血涌沸而仆”。阎
应元和江阴义民用喷涌的热血和强悍的生命作为牺牲,去祭奠那生生不息、怆然傲岸的民族
精神。
    然而,同为南明①英烈,史可法死后封忠烈公②,名垂青史,而阎应元的光芒却要黯淡
得多。这种死后哀荣的差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其实也无需深思,归根结蒂,恐怕还是两人生前的地位使然。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朝的兵
部尚书,大人物以气节自许,相当难能可贵。阎应元是个粗人,他担任那个典史只能称为“吏”。阎应元站在江阴城头上回答清将刘良佐③劝降时说了句大白话:“自古有降将军,无降典史。”但这句话却石破天惊地撩开了历史的面纱:太平盛世,天下是达官贵人的天下,可到了国将不国的时候,那些旧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屁股转得比谁都快,而小人物则合当提着脑袋去冲杀。
    但是阎应元毕竟“略输文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本身固有的光芒,因为史书都
是文人写的,他们更欣赏那些富于文化气质的志士贞臣。儒将张煌言④被清军俘获,临刑前
举目吴山,长叹道:“好山色!”然后整一整衣袂,飘然前行,被后世的文人学子们传为佳
话。同是慷慨就义,阎应元大呼:“速杀我!”在那些握着史笔的文人眼里,所见到的只是
一片鲜血淋漓的悲壮,而从文化气韵上讲,就浅显得多了。
    “纲常”和“节义”是儒家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两块基石,当旧王朝覆亡之际,处江湖之
远的江南文化人自然成了送葬队伍中最为痛心疾首的一群,他们祭奠的不仅仅是一个张三或
李四的王朝,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起初,新王朝的统治者对这群不要命的文化人很有
点不以为然,但问题是他们前仆后继,总也杀不干净,这些江南文人以彬彬弱质支撑着异常
坚挺的文化人格。
    事情终于发生了变化,清廷昭令表彰前明忠义,也就是说,对当年那些提着脑袋和他们
拼死作对的人予以褒扬。于是,小小的阎典史才得以“跟哥哥进城”,在江阴的忠义祠里占
了一席之位。
    但小石湾依然寂寞。几年前,小石湾的江滩上出土了几尊清代道光年间的大炮,人们摩
挲古炮上斑剥的铭文,望大江,思荣辱,但他们不会想到,就在自己脚下的某个地方,英雄
阎应元正孤独地安息着。
①1644年4月,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尽。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年号“弘光”,国号“明”,史称“南明”。
②史可法,抗清被俘,不屈而死,影响巨大,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世称忠烈公。
③刘良佐,原为李自成战将,明崇祯十一年降明军,清顺治二年降清,率兵围攻江阴,作《劝民歌》,  让江阴人投降。
④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至清康熙三年被俘。临刑时,他“坐而受刃”,拒绝跪而就戮。
10. 从全文看,典史阎应元具有哪些特点,因而被作者称为“英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根据要求,简要分析下列语句的含意。(6分)
(1)“自古有降将军,无降典史。”除了作者对此句的解读之外,根据上下文说说阎应元当时说这句话有哪些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山色!”后世的文人学子为何十分欣赏张煌言的临终感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纵观全文,在作者看来,小石湾“寂寞”的原因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附加题(选做):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明将洪承畴在松山被俘降清。起初传说他殉难,崇祯皇帝曾亲自写悼文致祭。后来洪承畴俘获抗清义军首领孙兆奎时,问孙:“你从军中来,知不知道在扬州守城的史可法是真的死了,还是活着?”孙讥讽道:“你从北地来,知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洪承畴被问得羞愧难当,气急败坏下令杀害了孙兆奎。
    此后不久,一代名儒黄道周被俘。洪承畴想去劝降,黄道周闻讯,手书一联挂于囚室门外:“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洪承畴见了无地自容、恼羞成怒,下令将黄道周处决。
(1)根据上下文,将横线处孙兆奎的问话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道周的对联采用什么方法、暗含哪些意味,使洪承畴看后恼羞成怒?(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大学教授对研究生提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
学生。”
    某大学校长骄傲地宣称,这所大学在短短十年间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
    以上言论引发网民热议,赞赏者有之,批评者有之。
    你对此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作文。以下“素材链接”,供参考,可选用或不用。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