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荣县一中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16 12:12:02 整理:一品高考网

B、郭沫若和他的代表作《女神》奠定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从此以后,中国文人始终以笔作刀枪,创作战斗的诗篇。
C、扫除了旧体诗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使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调,走向了新的诗歌境界。
D、自由诗也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毕竟于古诗不同,而注重内在情绪的变化,自有一定的理路可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②,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③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 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 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驰逐,用马车竞赛;重射,设重金赌注。  ②及临质,此指比赛即将开始。③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使者如梁                 如:往,到……去
B.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进:推荐,荐举
C.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西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孙膑以刑徒阴见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         ②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②黑质而白章
  D.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②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③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王千金。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认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结局,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第Ⅱ卷(114分)
13.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2)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分)
14.请用“/”为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四、诗歌鉴赏:(11分)
15.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1) 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请问诗人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2分)
答:                                                      
(2)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