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一中四校2016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10-09 11:08:41 整理:一品高考网

心情完全没有了一如既往的平静。
天黑前,我是坐在阳台上看风景的,我把坐在这个别墅的阳台上看风景当做一种享受。坐在这片别墅区的任何一家的阳台上往前看,都有很好的风景,我想这应该是开发商的用心所在。这片别墅区紧挨着一望无际的知音湖,湖面上晴天有晴天的味,雨天有雨天的味,不晴不雨也有味。尽管这别墅是我们老板的,我只是他派来这里负责装修的一个监工,可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个月了。人生有几多三个月?我们车城近百万人,有几个在别墅里住过三个月?我们老板买了这栋别墅还没入住,我就住了,而且是三个月。所以,我是把工人们下班后,我吃罢饭洗罢澡,坐在这阳台上喝杯茶看风景,作为一种享受的。
都是杨民这个王八蛋的出现,风景再也看不进心里去了,看着看着总是禁不住要偷眼看杨民的别墅。杨民的别墅离我这里也就半里地,坐在阳台上就能看到他的阳台侧面。他的阳台让我生气,那是个装修讲究的阳台,那个吊床就好贵……我正生气着,杨民坐到了吊床上,让吊床吊着他一摇一晃,他好像知道我在生气,要我更生气,把手伸向那个也是好贵的茶几上,拿过茶杯,呷一口里面的茶……同样是在阳台上,我就不能和他相比了,我坐的是装修工用来搭台子干活的方凳子,茶,是从茶叶店买来的三十多元一斤的。
从此,我再也不上阳台了,也不往他的别墅那边望了。尽管如此,我的心里还是有他喝茶的阴影,坐吊床的阴影。受阴影的折磨,我夜里睡觉都被生气弄醒。好在装修很快完工了,我终于可以远远地离开这个王八蛋了。
从武汉回十堰的车上,我没有想到又会碰到杨民。
我在车的底仓装东西,东西是用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一些用剩的电线等等浪费了可惜的装修材料。放好后一抬头看到了他,他也要往里面放东西,放的也是两个蛇皮袋子装的东西。他先跟我打招呼说,怎么是你,在这里又碰了你?态度比上次好得多,我也就回他说,你也回十堰?我见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我的蛇皮袋子,开始有些自惭形秽。想到他要放的也是鼓鼓的两个蛇皮袋子,形秽又有好转。正心里这么闹腾时,他指指我的蛇皮袋子说,装的些什么宝贝疙瘩?我笑笑说,帮我们老板装修房子剩下的……他打断我的话说,你装修的是你们老板的房子?我随口说,你以为我像你买得起别墅……他用哈哈哈又一次打断我的话,并捅了我一拳说,球,帮老板看家,他和小三去欧洲度蜜月,猫呀狗的离不开人……
我也捅他一拳,仰天一阵哈哈哈地笑。
(选自谢大立小小说集《梦比现实早半拍》,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在第一段中,写我第一次在高档小区遇到杨民,由热情到躲避的过程,说明我是个自卑的人。
B.小说写我和杨民曾经的友好交往,是倒叙的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小说注重于细节描写,从杨民在别墅喝茶的细节可以看出,杨民也在忖度我,是一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很不喜欢我过得比他好。
D.小说以两人在车上重逢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E.发生在我与杨民之间的重逢深刻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等级观念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别墅区的什么特点?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请分析概括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总结我的人物形象。(6分)
(4)为什么小说以两人哈哈大笑结尾?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钱穆:一代儒宗,最后的大师
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1960年,耶鲁大学把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当代大儒钱穆,他们这样评价说:“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称为当代最后一个大儒的人,却没有任何文凭,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
钱穆读书常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曾说自己每读一书必认真从头读到尾。钱穆从此要求每本书都必须认真阅读,不遗一字,读完后再换一本。他从古人身上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便身体力行,规定自己早上读经子,晚上读史,中间读闲书,充分提高读书的效率。钱穆小时候身体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亲都英年早逝,他一直为自己健康担忧,一次从一本日本书上看到讲究卫生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从此每天起居有恒,坚持静坐散步,记日记,以此督促自己。晚年他把自己长寿的秘诀都归功于有规律的生活。
从1912年起,在十年半时间内,钱穆辗转四所学校任教,读书之余完成了第一部学术著作《论语文解》,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渐渐崭露头角。十年面壁,钱穆终于找到自己的治学门径,专治儒学和史学,自称“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宋明理学概述·序》)钱穆之所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研究对象,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当时国人包括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缺乏信心,对儒家文化更是主张全盘否定。钱穆对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当我幼年,在前清时代,就听有人说,‘中国不亡,是无天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这种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来治学的动力,“莫非因国难之鼓励,爱国之指导。”(《中国文化精神·序》)在无锡三师时,钱穆已经完成《国学概论》,并开始撰写其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学者蒙文通看到他的文章,慕名前来造访,打开“系年”手稿便被吸引了,在回南京的车上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认为该书“体大精深,乾嘉以来,少有匹矣”。
钱穆虽然自学出身,却从不迷信权威。当时学术界正流行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观点,顾颉刚也是康的拥护者。钱穆对此十分怀疑,他没有因为顾颉刚于己有恩就放弃己见,而是力排众议撰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用事实证明康有为的观点是错误的。顾颉刚对此毫不介意,不仅将此文在《燕京学报》发表,还推荐他到燕京任教。钱穆称,“此等胸怀,万为余特所欣赏。”钱穆的文章影响极大,一扫刘歆遍造群经说,在经学史上另辟了以史治经的新路子,对经学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观点也逐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北平各大学经学史及经学通论课,原俱主康说,亦即在秋后停开,开大学教学史之先例。”(罗义俊)
钱穆后来到北大任教,胡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钱穆并不因此而在学术上苟同他,他的许多观点都与胡适不一致,胡适认为孔子早于老子,他却认为老子早于孔子。学生知道他们之间学术观点不一致,故意拿胡适的观点来诘问,他也毫不掩饰,常在课堂上批判胡适。据他的学生回忆,他常当众说:“这一点,胡先生又考证错了!”并指出哪里哪里错了。当时胡适声誉日隆,敢这样批评他的在北大也仅钱穆一人而已。
钱穆治学讲究有大视野,从大处入手,由博而精。“先从大处着手,心胸识趣较可盘旋,庶使活泼不落狭小。”他从自己十年苦读中领悟到,求速成找捷径是做学问的大忌,治学者应该“厚积薄发”;认为“中国学问主通不主专,中国学术界贵通人不贵专家”。(郦家驹《追忆钱宾四师往事数则》)他虽是治史专家,却披阅广泛,发现学生有好书就借来一读。40年代在西南联大时,钱穆见学生李埏有一本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也颇有兴趣,并据此写了《道家与安那其主义》一文,发表后引起了读者极大兴趣。他主张多读书勤思考,触类旁通,认为中国治学与西方不同,西方学问分门别类,互不相关,中国学问分门不别类。经史子集四部,是治学的四个门径,入门后,触类旁通,最后融而为一。认为“读书当细辨精粗”,“读书当求识书背后之作者”。而且要抱着谦虚的态度,对任何作者都要先存礼敬之心,这样才能有所得。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