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含解析)(4)

来源:一品高考网 发布时间:2016-06-07 19:18:03 整理:一品高考网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再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倍感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 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 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 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参考答案】B3分,A2分,D1分
  【解析】A选项(2分)表述恰当。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使陈忠实萌发了文学创作的梦想(选文第1自然段)。在陈忠实创作的“剥离”时期,要突破二者带给他塑造“典型性格”的信仰影响,从而创造出有独立结构的小说(选文第5自然段),所以也是他的创作必须要突破的对象。所以A选项的表述恰当。
  B选项(3分)表述恰当,主要文本依据选文是第2自然段。在《信任》获奖之后,陈忠实确立了文学自信,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业余的写作者,由此可推《信任》获奖这一事件是陈忠实从业余作者到专业作家的重大转折。故B项恰当。
  C项表述不恰当。根据选文的第4自然段,陈忠实在1985年出访泰国时,在泰国感知到了发展中的现代化社会,以及与之对比下还显得十分封闭和落后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在“面对世界”的情况下,有认为国人是“乡棒”的想法并非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而是理性思考与对比后的结果。所以C项错误。
  D项(1分)并不是最恰当的表述。在选文的“相关链接②”部分,谈到了陈忠实认为“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D的表述是“不仅是拼生活、拼艺术”,“不一定”与“不仅”在意义上是有偏差,不能混为一谈,所以D的表述不太恰当。
  E项表述不恰当,根据选文的第5自然段,陈忠实在认识了世界的发展现状之后,有了解放自我的需求,并且还重新确定了自身的文学任务。在创作中,他是有困惑、有思考的。所以不是一帆风顺的。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①        1985年创作《蓝袍先生》。(陈忠实为了实现自己的独立的文学身份与文学地位,从柳青和赵树理的影响中摆脱出来,从而创作了小说《蓝袍先生》,这部小说也成为了宣告陈忠实摆脱束缚,实现精神解放的作品。所以1985年,不仅是人们通过《蓝袍先生》这部作品认知陈忠实的精神解放的年份,也是陈忠实实现自我独立与解放的年份。)
  ②        1985年随作家团第一次出国,访问泰国。(1985年最后10天,陈忠实出访泰国,他穿上西装、走出国门,正如他在同时期创作的小说《蓝袍先生》的主人公一样,“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以求摆脱封建长期的束缚。而陈忠实决定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其实也就是和脱下衣服的象征性行为一样,是摆脱封建、解放自我的行为,所以说1895年出访泰国,也是陈忠实自我认识、自我解放的时期。
  ③        在1985年出访泰国时,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产生了解放自我的愿望。(在1985年,出访泰国之后,陈忠实通过现代化的泰国城市,感受到了在开放自由的世界环境中,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封闭与落后,所以他深深感到彻底解放自己的思想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打开自己的愿望”。这是陈忠实创作观与人生观的重大转折,所以1985年也因为陈忠实因出访泰国而受到了影响而成为认知他的重要年份。)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1985年陈忠实在生活上、在思想上打开自己,他的创作追求和思想,使作家们开始重建自我,争取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②他的作品写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体验,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由此奠定,影响此后一批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③陈忠实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被公认为民族圣手,成为当代中国大家之一。
  【解析】探究题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文章中认为,陈忠实走后,属于他的句子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