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潮师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07 09:15:28 整理:一品高考网

醉酒后的父亲,话比平时多了不知多少倍,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东看看茂盛的果树,西瞅瞅成排的各种盆花,总不肯躺下休息。母亲开始还能微笑着倾听,天长日久,只好用沉默作答。而父亲则不依,在他娓娓低语时,希望倾听者必须点头、微笑,随声附和。而这时我则成了他倾诉的对象。他会拉着我的手,幸福朦胧的目光注视着我:“大嫚,好好学习,为爸争气。”“大嫚,现在年头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你们姊妹三个,都要争气,长大一定要有出息。日子一定会比现在强的。”“唉,你娘在家不容易呀,你是老大,我不在家,一定要多帮她,听你娘的话,带好弟弟妹妹。你奶奶偏瘫十几年,全靠你娘一人照顾,我心疼她可我又帮不上忙,对不住她呀……”话说到了动情处,不曾轻易流泪的父亲,眼里闪着点点泪花。
这些酒后所吐的真言,伴随着我一天一天长大,使我早早懂得了父母操持生活的不易。酒醒后,父亲则又恢复了他慈爱、幽默风趣的个性。
我们是如此深爱着父亲,总担心酒会影响他的身体。再加上经济条件好了,为了上班方便,家里又早早地添置了摩托车。每天傍晚,家胡同口的大街上,母亲的身影像一棵消息树,迎接着疲惫归来的父亲。不管春夏秋冬,那熟悉的摩托车声,母亲总能在几辆中分辨出来。有时我与母亲同站在那里等父亲。母亲突然说:“回来了。”而我则愣愣地看了好一会儿才隐约看到父亲渐近的身影。当时小,不明白父母之间的那份心灵相通的情愫,可母亲站在街口焦心期盼的目光,永久地刻在我的心里。
现在,父母已两鬓染霜,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如陈年老酒般淳厚。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喝酒时有时也会说服滴酒不沾的母亲也喝上一口,用他的话说是起舒筋活血顺气的作用。现在因我们姐弟三人都已成家,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平日里,家里只有他们老俩口,不免有些冷清。每日晚饭后,如我们不打电话回家,父亲则会忍不住给我们打,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但对父母来说却是一种关爱与被关爱的幸福。
父亲自二十岁与酒结缘直到现在已经和酒相伴走过了三十多年风雨历程,是酒让他兴奋,是酒让他沉思,是酒帮他越过了一道道沟坎,是酒陪他坦然面对一个中年人应该面对的一切。偶尔他身体不适感冒发烧,对酒全然没有了一点点兴趣,这时的母亲,反而不安了,一连串地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你看菜都为你炒好了,少喝几盅解解乏。并主动摸过酒瓶子,亲自给父亲倒上。而这时父亲则幸福地朝我们眨眨眼:“你们看,不喝都不行……”于是,一家人喜笑颜开地开始吃饭。父亲喝酒的姿态,又多了一份自豪和满足。
今年春节,我从东北赶回家,给父亲带回去两提金门高粱酒,是包装得很好的那种,红彤彤的盒子,看上去十分喜庆吉祥。我把它捧到父亲面前,父亲竟然激动得手有些颤抖,他说:“怎么买这么好的酒,我哪里喝得起……”而我却转过脸,突然想哭。
酒,你芬芳着我童年的记忆,温暖着母亲的心,充实着我们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你的魅力让父亲如此衷情,如此难以割舍。我愿父亲与你相伴百年,像父亲期待我们快快长大,又怕飞远。我则希望酒壮父亲身体,伴随他幸福快乐一生。
(选自《青春》2008年第12期)
16.文章在写了父亲的醉态和醉话后有一处细节描写:“话说到了动情处,不曾轻易流泪的父亲,眼里闪着点点泪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举例说明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父亲和酒总是形影不离”及其醉态的。(5分)
答:
18.从全文看,作者写“父亲和酒总是形影不离”的意图是什么?(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正直的诗人潇洒的一生——怀念恩师林庚先生
潘兆明
当我们在青岛编书[注]时,北京的反右运动正如火如荼,王瑶先生曾感慨我们当时的生活是“既避开了火热的天气,又避开了火热的斗争”。但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斗争”哪里能避得开?至8月中,教育部来了通知:编写工作暂停,大家各返单位参加运动。
回到学校,整个燕园好像一口沸腾的粥锅,到处是大字报,天天是批判会,嗡嗡了几个月,反右斗争终于鸣金收兵,接下去是知识分子下放农村。我积极报名,冬天就去了百多里外京西矿区的一个小山村落了户。次年暮春,召我回来开个会,却被硬生生增补为右派。这“增补”二字,其实是后来才知道的,据说五七年北大反右总结送到上面,某大人物阅后颇为生气,责问道:北大是毛主席点名“池浅王八多”的地方,怎么右派比例还不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北大领导大惊,五八年春马上补课,中文系大概是补课的重点,青年助教中的党、团员几乎全军覆没。
我们这些人一夜之间,就从好端端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人们都远远地避开你,好像你身上带着什么传染病。我在这种被社会隔离的状态中,灰暗地生活了颇长一段时间,有时甚至非常绝望。一天傍晚,忽然有人传话说林庚先生叫我去,我带着吃惊和不安,跨进燕南园久违的林寓,只见院内草坪上放着一张崭新的乒乓球桌,林先生在一旁笑着招呼我说“来,来,我买了个乒乓桌,想锻炼锻炼身体,以后傍晚你没事,就过来陪我打打乒乓吧!”我当时感动得不知如何回答,只是连连说“好”,拿起了球拍。以后,林先生家傍晚的乒乓球运动,成了我一天中最舒畅、最美好的时光。后来,倪其心也来了,金开诚也来了,我们都清楚,林先生哪里是自己想锻炼身体,他是在同情我们的不公遭遇,在想方设法为我们创造一个抒发郁闷的环境啊。在当时高压的政治氛围下,林先生能蔑视一切,能公然邀请一批右派弟子来家里打乒乓,用他那无畏的侠义精神,超凡脱俗的人格,温暖了我们的心,使我们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话说到了“文革”,中文系的名教授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林先生也难以幸免。他们先是写检查,接受班级批判,后来则被监督劳动。林先生的任务是打扫十九楼二楼当时中文系青年助教集体宿舍的卫生。那时林先生每天清早身穿旧中山装,戴着蓝帽子、白口罩,脸色苍白,神情凝重地拿着水桶和笤帚来十九楼上班。怎么忍心让敬爱的师长来为我们洗刷厕所,打扫楼道呢?但又无可奈何。我缺乏像林先生当年摆出乒乓球台公然与黑沉沉的政治高压抗争的无畏精神,我所能做的,只是偷偷地向他打个招呼,轻轻地叫声“林先生”,并尽量事先把厕所、水房、楼道收拾一番。但后来发现我们楼内的厕所、水房、走廊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干净,莫非这群平时不拘小节的单身教师一下子都染上了洁癖?原来是人同此心,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来减轻先生的劳作。但见林先生仍认真地劳动着,扫走廊、擦水池、洗厕所,拿牙刷细刷暖气片缝里的污垢……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一天下班时,看他掸掸身上的灰尘,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挺直腰杆,正正帽檐,神态安详地离去,我脑中忽然闪出两句普希金的诗:“昂起那不屈的头颅,高耸在亚历山大纪念石柱之上”,心想:林先生的高尚诗人气质,是什么逆境也磨灭不了的。
运动后期,又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了,中文系工宣队将“反动权威”一一排队,觉得林先生似乎并无多少“劣迹”,决定率先“解放”。我获知消息,不顾一切,马上给林先生通风报信,他听了连问两声:“是吗?是吗?”眼里渐渐漾出几分笑意,我当时心里也暖洋洋的,想:这一劫林先生总算挺过来了。后来,“四人帮”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就又渐渐听说一些传闻,说前几年,江青可能是为了附庸风雅吧,曾几次邀请林先生去参加她的一些小型文化活动,都被林先生婉言谢绝了。这很让江青没有面子,斥林某人不识抬举云云。想当时,江青贵为“文化革命旗手”,红得发紫,炙手可热,多少“左派”人士钻营巴结,唯恐不及,唯独林先生,却硬是不理这根胡子。后来我私下里问起这事,林先生只微笑着摇摇头,说:这种人的所作所为,看不惯,羞于为伍!好一个“羞于为伍”!宁肯扫楼道,擦厕所,也不愿去人民大会堂凑趣。你有你的权势,我有我的人格,光明磊落,清朗高洁。林先生活得真潇洒!林先生非常喜欢李白,从他那高尚独立的人格中,不也能看到几分李白的身影么?           (节选自《人物》杂志2007年第3期,有删改)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