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六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

来源:哈六中 发布时间:2014-12-13 21:03:30 整理:一品高考网

C.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D.对十月革命的影响难以评价
19.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7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20.科学革命不仅改变物质世界,也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受右图这部著作影响而产生的是
A.人和人性开始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         
B.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人类社会成为潮流
C.主张“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广泛流传                 
D.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21.《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22.“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D.“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23.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近代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4.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 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
25.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能解决康德所说的问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孟德斯鸠(1689—1755)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四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这句话的核心思想以及在其统治期间的主要表现,简要比较董仲舒和黄宗羲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之处。(7分)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政治主张,并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思想与洛克思想的联系和区别。(8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5分)
(4)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3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