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庆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6)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4-14 16:20:48 整理:一品高考网

  ②1986年6月,张申府去世。7月,《人民日报》刊发讣告,给予他最后的评价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香港出版的报纸似乎补充了《人民日报》只重视其政治活动的不足,张申府以政治以外的面貌出现,“学界耆宿,文章楷模”。然而这让舒衡哲感到疑惑:张申府,一个学者模范?“像张申府被塑造成一个爱国同志一样,这个称谓对在王府仓胡同他的家中和他长谈了5年的我来说,显得有些平淡。我觉得张申府太奇特,不能归入模范学人一类”。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本文的开头写张申府走出激烈争论的会场,并直言自己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使人物性格鲜明,又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张申府是个异常奇特的人,例如中共“四大”他因与人意见分歧而负气离席并提出退党,又如他讲起自己经常与同代人发生冲突等,等表现了他性情怪异的一面。
C.张申府在接受访谈时讲述了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情景,在舒衡哲看来,张申府只是不自觉地被一起自发的学生游行事件拖进去了,可见,张申府未必是真正想参与此次爱国运动。
D.本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中多次描写了张申府的“大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张申府是一个达观开朗、坦诚率真、豪爽自信的性情中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 A、E、D      解析:说明:B项错在“表现了他性情怪异的一面”,应该是宁折不弯的体现;C项错在“可见,张申府未必是真正想参与此次爱国运动”原文说“学生游行当天,张申府与清华学生”“ 组成了一个临时指挥部”,说明他们是有准备地参加运动的;D项不十分明确,在本文“心理描写”并不是主要的描写手法,但是如果选D项,给1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张申府说自己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请结合材料阐述具体表现。(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张申府走出激烈的会场,不顾周恩来的劝阻,最终离开;②1925年,中共四大讨论党的纲领因意见分歧而离席退党;③为人不会世故,与人意见不合时,坚持走自己的路,宁肯退出也不改变自我;④他参与中共重大政治活动长期受冷落,介绍别人入党,自己退党。
解析:通读全文,联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分点概括。(以上四点概括出任意三点即得6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两个观念 、  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3)文中舒衡哲信为张申府回忆“一二·九”运动是“黑白色”的,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作用?(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舒衡哲这样说是为了表明张申府的对待历史的真实态度,表现张申府不把自己看成是“火红的英雄”的淡泊功利的鲜明个性(2分);②作用:再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2分);用舒衡哲的评价来表现张申府的性格,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主形象(2分)。
解析:回答本问题: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两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4)美国历史学家舒衡哲综合张申府的往事回忆写成《张申府访谈录》的过程,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启示之一:作为历史学家,要治学严谨,尊重历史事实; ②启示之二:大量引用关于传主的回忆,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有说服力;③启示之三:在访谈过程中,从不同的极爱度,多个事件中突出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采分点:每点2分,共6分,表达2分。总分8分。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


【题文】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题文】D0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造型         ,它是中国筑巢引凤、对外开放形象的象征。
②啄木鸟要想吃到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可它却飞到电线杆上,其结果正是        。
③每一位书法爱好者的学习都是一个          的过程,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
A.美轮美奂  缘木求鱼 孜孜不倦   B.美轮美奂 南辕北辙 循序渐进
C.巧妙绝伦  南辕北辙  循序渐进  D.巧妙绝伦   缘木求鱼 孜孜不倦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思路点拨】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成语是否“—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⑤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⑥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⑦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⑧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有的成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使用习惯,比如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