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三中2016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10-19 15:46:08 整理:一品高考网

18.与苏联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 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汁对联依稀可见:“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 20世纪5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初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开发浦东成为对外开放的新标志    D.中国实现了所有城市的开放
21.“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种状况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A. 二战中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 美国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实现了商品输出
C. 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D.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22.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各国关税彻底的取消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23.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由合作到分裂倾向日益明显,其最主要原因是
A.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B.西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强的区域
C.欧洲国家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24.20世纪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B.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C.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25.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愈演愈烈,各国政府、央行纷纷紧急出台救市措施,联手应对危机。对这一现象最确切的理解是
A. 只有美国会导致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C. 市场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D.金融行业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
黑龙江哈三中2016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3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英(东西方)贸易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10分)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7——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部分中农和贫农也被当作富农剥夺。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从此集体农庄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是根据某产品上一年度的期末库存以及对下一年度国内市场需求和单产的预测,估计出下一年度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总数,然后分别下达到各地区,并根据各个农场历史上的播种面积比例落实到每个农场。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超过限额的农场则会受到相应处罚。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农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邓小平于1980年5月31日就农村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中央于1980年9月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即“75号文件”)。这份《通知》终于公开接受用包产到户的办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通知》下发之后,到1980年年底,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从1980年初的1%上升到15%,联产承包最终成定局。1979年,凤阳卖给政府大约4450万公斤粮食,相当于过去26年凤阳卖给国家的粮食的总和。而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凤阳48万公社社员生产的粮食还不能养活自己。    ——武文胜《中国民生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与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80年代初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9分)
 
哈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一次测试 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
1-5 ABAAD  6-10 BBDBB  11-15 DDDBC  16-20 DCABA  21-25 BDCDB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