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原名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9-26 12:15:38 整理:一品高考网
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名校九校语文命题研究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在制度上继承了宋代不杀读书人的传统,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延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节选自)《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在法
    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B.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
    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C.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公权力
    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D.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于个人层
    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的行政
    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B.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品质、政治
    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C.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出身
    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D.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疏测试、
    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维.
    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来源:学*科*网Z*X*X*K]
  B.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
    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用,因而
    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较为清明。
  D.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阁臣和
    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元扆字君华。太平兴国八年,选尚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雍熙三年,有事北边,元扆表求试剧郡,命知郓州。逾年召入,寻知河阳。还朝,改鄯州观察使。特诏朝会序班次节度使,奉禄赐予悉增之。再知河阳。淳化五年,秋霖河溢,奔注沟洫,城垒将坏,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补塞。民多构木树杪以避水,元扆命济以舟楫,设饼饵以食。时澶、陕悉罹水灾,元扆所部赖以获安。真宗即位,换安州观察使,俄知澶州。咸平三年,转运使刘锡上其治状,诏书嘉奖,迁宁国军留后、知定州。时王超、王继忠领兵逾唐河,与辽人战,元扆度其必败,乃急发州兵护河桥。既而超辈果败,辽人乘之,至桥,见阵兵甚盛,遂引去。考满,吏民诣阙贡马,疏其善政十事,愿借留树碑,表其德政。诏褒之。属岁旱,吏白召巫以土龙请雨。元扆曰:"巫本妖民,龙止兽也,安能格天?惟精诚可以动天。"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澍雨沾洽。景德三年代归,拜武胜军节度。出知潞州。初,并、代、泽、潞皆分辖戍卒,后并于太原。至是以元扆临镇遂分领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东封表求扈从命祀青帝礼毕加检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元扆被疾卒,年五十。赠中书令,谥忠惠。子弟进秩者五人。五年,葬元扆,时上元欲观灯,帝为移次夕。元扆性谨让,在藩镇有忧民心,待宾佐以礼。喜读《春秋左氏》,声色狗马,一不介意。所得禄赐,即给亲族孤贫者。将赴徐州,请对言:"臣族属至多,其堪禄仕者皆为表荐,余皆均奉赡之。"公主有乳媪,得入参宫禁,元扆虑其去后妄有请托,白上拒之。真宗深所嘉叹,于帝婿中独称其贤。及殁,甚悼惜之。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