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试卷(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07 20:48:20 整理:一品高考网

17.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和示例相同。(6分)
示例 :怀古诗是古城下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怀。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秋期高三周考语文参考答案
河南省唐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试卷 
8.“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2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2分)
河南省唐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试卷2 
11.(25分)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格斯拉只是对现代工业垄断和不注重品质心有怨愤,并没有怨愤工业文明;D项,没有暗示“人们对格斯拉处境及死亡的漠不关心”; E项,“流露出遗憾”不对。)
(2)在文中,“品质”一语双关,既指格斯拉做的鞋子质量好——美观、合脚、经穿,又指格斯拉的人品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讲究诚信,追求完美。
(3) ①(情节结构)“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人物塑造)“我”和格斯拉先生早有交往,“我”见证了他的鞋店逐步衰落的过程,“我”对格斯拉先生的遭遇有关切,有同情,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格斯拉先生的形象;③(主题表达)“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
(4)示例: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①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②人们不愿意等待,在大公司的广告诱惑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无法理解格斯拉先生这个固执和怪异的老头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们遗弃了格斯拉先生,在一种无意识里把这个“像皮革一样”“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里。(如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河南省唐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试卷3         
 
(4)理解: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在文史研究领域创造出至高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2分)陈寅恪一生秉承着发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信念,潜心治学,不求显达,身处困厄始终不改其高风亮节。陈寅恪的家学渊源,自身的资质、修养和学力,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大环境,也是形成他“独一无二”的重要原因。(2分)
这些特质,在现代中国,不但是其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1分)
启示:以陈寅恪作为为人治学的楷模,摆脱功利的心态和浮躁的作风,志存高远,学求博深,继承并光大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学术的血脉得以承传,使中国学人的风尚得以延续,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13.B(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A名噪一时,一时间名声广为传扬,用于人,对象错。C项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不符合语境)D 物伤其类:原指动物因同类遭不幸而哀伤。比喻因同伙受打击而悲伤。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河南省唐河一中2014届高三10月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试卷4 
16.①唐尧为什么要率领自己的部族离开故地,西徙太原呢②也有许多古书有不同的记载③为避水患当为主要原因
17. 送别诗是长亭边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
思乡诗是古道旁的一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人惆怅又凄婉。
18.立意与选材:
1、立意角度一:微笑面对挫折
在材料中,蔡志忠的生活态度无疑值得我们思考,他拿到小的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感谢他是大的。从人生的角度,“小的”“酸的”可以指生活中的挫折,而感谢则说明了态度。因此我们可以从怎么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角度立意。苏轼面对仕途的失意,却能从偏远的黄州写下了传世篇章,
2、立意角度二:正确对待生活的得与失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从这个角度立意,就可以得出怎样看待生活的得与失的问题。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塞翁失马”的故事,佛家有句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大智慧。
3、立意角度三:感恩是生活态度。
蔡志忠说:“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而其他人就会有他相反呢?这样考虑,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立意方向,蔡志忠先生是用一种感恩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样从感恩的角度立意。罗斯福感恩的故事是个典型材料。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朋友闻讯后,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附文言文翻译:
张方平,字安道,应天宋城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茂材,才能出众,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籍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趁此机会)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事强盛,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