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葛第三实验高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12 07:20:21 整理:一品高考网

                               (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
  近几年的事情,但是此前她已经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巨大成功。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
  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露出一种宁静、优
  雅而潜流的美,是因为这些作品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和浮夸的装饰。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巴马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
  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2)从全文来看,林璎的作品具有哪些特点?(6分)
 
(3)你认为林璎能够取得成功得原因有哪些?(6分)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B.针对每年节节攀高的茅台酒价格,贵州茅台公司高层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经销商保持冷静,不要将现存茅台酒束之高阁,等待高价出售。
C.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毕业却不就业,虽然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孝道传统经受严峻考验。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14日发生一起命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据调查,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班主任没收该生手机造成的。
C.对于选文科还是选理科这个问题上,我曾一度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学理科大学毕业后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发展。
D.我们应脚踏实地地从现在做起,不能在对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的肥皂泡的呆望中蹉跎了岁月,浪费了青春年华。
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结构顺畅、语义明确一段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其实,弄不清真假,其他一切都失去了基础。
②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不具备发现虚假、抵制伪造、消除谣言的机制和程序。
③实证意识的缺乏,也就是科学意识的缺乏。
④现在让人痛心疾首的诚信失落,也与此有关。
⑤这致使中国文化长期处于“只问忠奸、不问真假”的泥潭之中。
⑥假货哪个国家都有,但对中国祸害最大;谣言哪个国家都有,但对中国伤害最深。  
A.③⑤①④②⑥                   B.③⑤①④⑥②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②③⑤④①
16.下面是中国律师协会的标志,请分析该标志的寓意,并分条简述。(6分)
                        
寓意:                                                                      
 
17.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①    ,   ②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③     。
①                       ②                      ③                         
 
六.作文(60分)
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