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一中2014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一)语文试题答案(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0-25 18:32:19 整理:一品高考网

选择第二个观点的适当扣分,答案回归文本。
【解析】
8.
试题分析:A、“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错,原文“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C、“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错,原文“在宴会上,余光中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D、“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错,原文“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答案出自第3节“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然后再写他是个浪漫的人,最后写他的认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0.
试题分析:内容出自第3节,“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条开放题,言之成理就行。
考点:探究题。能力层级为 探究F。
 
12.C
13.D
14.B
15.(1)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2)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
【解析】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C项中的“拜”理解错误,指的应是“授予官职”。其余三项解释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心系百姓”一词进行筛选;还可用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题中,②讲的是张养浩不信传言;⑥讲的是百姓哀悼张养浩:都不属于“心系百姓”的范围,应予排除。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本题中,B项的“提拔”不对,应为“征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既”是“已经”之意;“犹”是“还是、还要”之意;“是”作指示代词,代上述做法;最后一句是判断句。第(2)句中,“视”是“凭、依据”之意,“籴”是“出售”之意;“诣”是“到”的意思;“易”是“交换、换取”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张养浩任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免除曾经做过盗贼的人初一、十五参见县尹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老百姓,因为饥寒所逼迫,不得已而做了盗贼。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党羽凶恶残暴,为害百姓,人民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原先的县尹没有一个敢于追查的。张养浩来到后,将李虎及其党羽都依法处治,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立即将奏疏放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很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言进谏。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登车上路,遇到饥饿的人便救济他们,遇到死了的人就好好的给他安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老百姓拿着钞票出来买粮,(钞票)稍微有些不清便米商就不收,到府库去兑换,那些狡猾的官吏存心骗人,换十贯钱他们给五贯,许多天得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一共清点出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在钞票的背后全都加盖官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粮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张养浩又带领富人拿出粮食,趁机请求朝廷颁布交纳粮食多者授予官职的命令。听说老百姓中有人杀了自己的儿子来奉养母亲,他为此大为悲痛,拿出自己私人的钱接济那个人。
张养浩到任四个月,没有在家里住过,食宿全在衙门里,一天到晚没有稍微的懈怠。于是操劳卧病不起,去世时六十岁。关中的人像死了自己父母一样的悲伤。
 
16.(2分)比喻或拟人,清幽、优美
17.(5分)①隐居之乐:幽居环境清新可人,归隐生活闲适自在。(2分)
②世事之倦:通过少日与老日的对比(1分)(少日功名自许,老去万事成空)表达对世事的厌倦,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词中找出能意蕴丰富的字词,进行分析。如“流水玉鸣”,把流水的声音看作是玉环碰撞发出的响声,故为比喻;“山鸟喜相呼”,山和鸟相互嬉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溪水叮咚、鸟在山里自由歌舞,很明显,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美好。
考点: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在答题时,要结合着词的注释来了解写作背景,通过对词的环境描写来分析词人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分析词人运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来感悟词人的人格理想。例如,从词人的年少和年老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世事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安逸,从而表达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