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9-11 18:40:46 整理:一品高考网

唐高祖因皇甫无逸是隋朝的旧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为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后。罢黜贪暴,任用廉洁良吏.法令严明.蜀民得以安宁。
皇甫希仁,是个阴险的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句结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遣给事中李公昌乘快马告诉皇甫无逸。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中与萧铣勾结.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合.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明窦璡的罪过。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沮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于是析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皇甫无逸返回.皇帝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低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僧恨罢了。”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上说:.您没有辜负我.为什么要谢恩?”
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制史。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身边的人都不敢随便出
入.所常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皇甫无逸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芯燃尽.主人想要续上.
皇甫无逸抽出佩刀斩断带子作为灯芯.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
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他的毋亲在长安病
重.太宗让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郁不安吃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皇上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王珪驳斥说:“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亲一人而母亲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作孝.”于是改谥号为良.

三(18分)
14.(5分)C  D( 全词围绕红叶,扣紧题目。似写红叶而实非写红叶,其妙处在不即不离。故此词为一咏物之佳作。)(选C得2分,选D得3分)
15.(6分)
①年华迟暮。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等。
②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等。
③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
④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
【评分参考】答出①②③④中的任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未结合词句,酌情扣分。
16.(5分)(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17. b(①巧舌如簧:舌头如弹簧一般,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句中用对了。②★“道貌岸然”偏重在庄严、高傲,多指态度。“一本正经”偏重在严肃拘谨,多指表情。★“道貌岸然”含有高傲得使人不敢接近而又觉得可笑的意思,“一本正经”不含有这个意思;★“道貌岸然”含有装腔作势,表里不一,表面上正经严肃,实质上卑劣下流的意思。“一本正经”不含有这个意思,只是“嘻皮笑脸”相对而已;★“道貌岸然”含有讥讽的意味,“一本正经”不含有讥讽的意味。★“道貌岸然”是贬义的,“一本正经” 是中性的。本句改为“一本正经”。③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此处用对了。④休养生息,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这里是不恰当的。⑤光风霁月有三个意思一是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二是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三是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本句是第二个意思。⑥属于望文生义,高山景行,是形容指值得效仿的崇高德行,不是用来形容高山的。)
18. B(A主客倒置。应该是人们对称号鲜有知晓.C语序不当,“尽管”应放在句首D搭配不当。将“书写”改为.’开创”)
19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项,“莅临”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项,“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不吝赐教”用于请教别人,此处可改为“为您提供信息(提出建议)”。

20 【答案】①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②何来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③需要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
21   答案 最不恰当的是孟子代言“自由无极限”。理由: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并非自由;庄子愤世嫉俗,远离官场,亲近自然;李白诗篇多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祖国山河;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忠臣,身居高位却心系天下百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熟悉四位古代名人的思想、主张和经历。庄子代表的是道家思想,追求顺其自然,他代言“自然就是美”是可以的;李白喜欢游山玩水,写的大量的诗歌也是歌颂山川的,所以代言“祖国山川颂”也可以;魏徵经常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自然可以代言“执政为民”;但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代言“自由无极限”不当。在说明理由时,既要指出为什么孟子不合适,也要说出其他人为什么合适。

22  作文略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