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雅礼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14 17:44:07 整理:一品高考网

 A.工业革命是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逐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答案]C
21.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B  本题用排除法。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的60年代,16世纪的手工工场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可排除①项,故选B项。
22.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解析】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故正确答案为B。
23.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考点】改革开放
【解析】本题以表格数据的材料形式呈现,考查改革开放的影响知识点,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由表名可知表格反映的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而数据反映的趋势是国有经济的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减小,个体经济和其它经济比重上升。依据教材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ABCD项都变化产生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24.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出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    )
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
时期 农业机械投入 化肥投入 劳动力 土地供给 政策变化
1978~1983 58.17% 4.78% -10.69% -2.22% 49.96%
1984~1993 71.68% 4.60% -4.93% 1.38% 27.26%
1994~2009 65.84% 1.30% 6.25% 1.45% 25.15%
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        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递减
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        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1978~1983年间,政策变化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1984~1993年间和1994~2009年间,政策变化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下降。这说明政策变化因素对农业生产绩效作用逐渐下降。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中农业机械投入贡献率在1994~2009年间下降可以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25.(25) )变革与创新推动社会转型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空前严重。各地此伏彼起的人民群众的反抗
斗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频繁活动,更使清朝统治者面临灭顶之灾的统治危机。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朝政府不得不实行新政,筹备立宪,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促使士绅群体向近代化迈出了艰难的步履。
                    ——贺跃夫《晚清士绅与中国的近代化》
(2)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概括传统社会中的人群走向近代化的主要环境因素。(6分)
 [答案]:环境因素:民族危机严重,民主革命兴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和其他近代化事业的推动;大众传播媒介;近代教育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机构 概况
商部 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 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5分)
 [答案]特点:工商业日益发展(或地位不断提高);借鉴西方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工商业管理;法 律体系不断完善。(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推动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2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 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 2分)为后来的机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1分)
材料三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