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初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9-24 15:35:40 整理:一品高考网

4. 答案:C(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
5. 答案:C(未体现“唤起人的怀旧感”。)
6. 答案:A诮:责备
7. 答案:C(文中的“遵循当初老师的教导”错,而是“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意即研习前贤老师的学问十多年。)
8. (1)我不是儒生,为何要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我?”(“非”“奈何”“责”各1分)
(2)恰逢太原的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了解贾生,到任就引见贾生,每天前往拜谒。(会1分,下车1分,日1分,谒1分)
9.①学习击剑弹琴,喜欢远游②被老师批评后就主动除去学籍,与闾里的年轻人为伍③陈腾凤让贾生充任县官,贾生放出狂言推辞不去④仿阮籍纵饮六十日⑤参与斗酒赢得银瓢却将之扔给仆从,扬长而去⑥贾生贫困到了短衣不整的程度,为儿童耻笑,却依然浩歌不辍。(1项1分,答满5分即可)
贾生名叫开宗,是河南商丘人。年轻时,行为放浪,不受拘束,十四岁跟从老师学习。老师原本是个儒生,做事喜欢循规蹈矩。贾生仰慕司马相如的为人,学习击剑弹琴,喜欢远游。老师认为贾生不像自己,就责备他。贾生就说:“我不是儒生,为何要用儒生的标准来要求我?”当天就除去学籍,离开后反而与闾里的年轻人为伍。闲暇时读书写文章,贾生求托当权之人,考秀才收获了第一名;这时贾生才二十多岁,越发自负其才。
陈腾凤来考评儒士,关照郡县的太守,要让贾生充任县官。贾生说:“我不久就要做卿相,何至于谋取微薄的俸禄呢?”推辞不去。贾生和同郡的张渭等人仿效阮籍豪饮六十天,白天射箭,半夜击鼓。根据宋代的风俗,元宵节要张灯结彩纵情喝酒。贾生带领他的一帮子人,疾驰一百多里,半夜三更到达睢阳。有个姓司马的人,是睢阳的大族,他准备了一个银瓢,里面可盛几斗酒,约定能将银瓢里的酒喝完的人可以将银瓢拿走。许多年轻人都喝醉了躺在地上,窘态百出。贾生忽然大喝着踏上台阶,拿起银瓢将酒喝干净,就将银瓢扔给仆人拿了就走,连自己的姓名也没有留下,在座的宾客惊讶地散去了。
过了很久,贾生越发贫困,盛夏之时,穿的短衣都不完整,路过集市,儿童跟在后面嘲笑他,贾生却不停地放声歌唱。恰逢太原的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了解贾生,到任就引见贾生,每天前往拜谒。替他筹措钱财,帮他恢复了农田屋舍。
贾生总共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考中,于是大彻大悟,把平素所读的书都烧掉,闭门思索了十余年,研习前贤老师的学问十多年,最后闭目而坐深入思考,与侯方域、徐作肃来回辩论又达将近十年,最终遵循正道,天下之人称赞他是纯粹的儒者。
贾生年老之后,越发追忆年轻时游历京洛的过程,汇集所见所闻创作了《帝都》、《君德》、《相术》三篇文章。随后,雇船到金陵,泛游于吴越一代。贾生与侯方镇、侯方域结为不拘形迹的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说:“从我的角度来观察贾生,是所谓的“羊质善变”,但每次变化必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呢?还是与社会若即若离,轻蔑世事,是人们所称的“大人先生”呢?贾生年轻时像邯郸的侠客,后来却成为学识渊博超群出众的人才。唉,世上那些终身拘于一隅、不知变通的人是很多的。假如不是那些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又怎么能了解贾生呢?”
10.(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5分)
11.(1)  三餐而反    (2)夕揽洲之宿莽  (3)则素湍绿潭(4)君子不齿   (5)冰泉冷涩弦凝绝    (6)架梁之椽    (7)右擎苍   (8)赢得仓皇北顾
12.(4分)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场景描写和情感的试题,具体的场景描写显得真实可信;用旁观者虚拟的评说老头的行为,能写出人们对他的惊讶、怀疑和鄙夷。
13.(4分)
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谈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解析:这道题是对描写方式及其效果的考查,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既写出了戏剧效果,又凸现了人物性格。
14.(6分)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场景、结构、描写方式综合运用的试题。开头与结尾的用笔的繁与简构成对比。鉴赏题应用些术语是必要的。如“造出……氛围”,“为……铺垫”,“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笔舒缓,简笔急促”等等。
15.(6分)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这实际上是一道探究题,从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这个角度探究。也是引导考生关注弱势群体的一种方式,充分挖掘文学的悲悯情怀的一个渠道。
16.①首先,由歌德的话引出对“微博体”的反思。(2分)②接着,与古人文体比较,批驳“微博体”(1分);借用巴迪欧的说法,揭示“微博体”的实质(1分)③最后,指出评判艺术需要中国人的心里的尺,“微博体”不需要“心里的尺”。(2分)
17.①引巴迪欧的话,揭示了艺术的“民主”和“贵族”之间的悖论(2分);引巴迪欧的话为下文写微博的民主性与贵族型矛盾提供依据(或做铺垫,或引出下文内容,或将电影与微博类比)(2分);引用权威学者的话,有说服力(1分);丰富文章内容(1分)。
18.①对微时代微表达的否定(批判)(2分);微博体不探讨值得探讨的问题(2分);人们并不需要“心里的尺”,读者裹挟作者(2分)。
文科答案:
20.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 其 所 以 当 大 任 而 不 动 心 也。
21.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2.①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23.AE (A项“赵云”应为“马岱”。E项原因应是担心叔父祈祷时被杀死灵魂会进入天堂)
24.(1)金锁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2分)这铭文与通灵宝玉的铭文相对应,是所谓“金玉良缘”的根据。(1分)从字面上看,这是好话,但用在薛宝钗身上就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1分)宝钗最终守活寡,未能不离不弃,长寿又有什么用?(1分)说是“芳龄永继”、宝钗同样要衰老贫病,其实不过是表面吉利的一句空话而已。(1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