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徐州一模、淮安一模、宿迁一模、连云港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1-17 16:35:16 整理:一品高考网

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但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  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够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武士阶级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4分)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4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材料二  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
——齐志勇《李时珍作科研的大师风范》
材料三  理学淹通(贯通)举世惊,原来医圣亦儒生。儒生医圣兼相得,无损千秋万岁名。古道微茫久隐沦,凭空想象总非真。千秋功罪儒家说,唯物判评能几人。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李时珍的“大师风范”。(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原来医圣亦儒生”的认识。(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B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D C B A D C
二、非选择题
21.(11分)(1)核心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2分)目标:实现“大一统”。(1分)
(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2分)侧重点: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2分)
(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2分)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任意两点,2分)
22.(14分)(1)认识:抵御列强侵略(自强);发展社会经济(求富);时代发展趋势。(3分)原因:弥补军事工业发展的困境。(1分)
(2)特点:种类多样;注重实用。(2分)
(3)观点:洋务派的实际行动促使中国走上工业化道路。(2分)
论证:洋务派官员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机器生产的推广;洋务派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洋务运动诱导民族工业的产生;西方科技书籍的翻译与发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举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6分)
23.(15分)(1)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2分)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2分)
(2)关系:结盟同时保持独立性。(2分)结盟原因: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任意两点,2分)保持独立性原因:欧洲联合实力强大。(1分)
(3)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走向:合作与冲突并存。(2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