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04-10 15:06:28 整理:一品高考网

有人发现一年轻女孩欲跳河自杀,岸边顿时围了许多人。
路人A:“这女孩太自私了!”
路人B:“这女孩太愚蠢了。”
女孩咆哮:“关你们什么事。花了这么多钱读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男朋友又不要我了,我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到最后,女孩哽咽了。
路人C:“姑娘,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
路人D:“你这么年轻,又这么漂亮,还是大学生,我要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儿,多好啊!”
路人E:“姑娘,现在心中还有牵挂吗?如果有,就好好活着吧。”
女孩突然跪在地上,“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想您们了……”站起来,面对大家,“谢谢各位好心人,您们放心,我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说完在掌声中昂然离去。
面对这个场景,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 C  (“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有先入之见” 完全否定主观不对。)
2. C  (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3. A  (“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4.C(崖岸:矜庄,孤高)
5.D
6.B(张翥担任“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是在至正初)
7.(1)不屑于把学业放在心上,他父亲为此而担忧。张翥一天幡然醒悟,改过说:“父亲不要担忧,现在请(让我)改变,(专心于)学业.”(“屑”“翻然改”“易业”各1分,大意对可酌情给分,句意2分)
(2)我在写文章(或散文)方面已经出神入化了,我不曾(认真)构思,只是(或不过)随意地写作(或用笔写)罢了。(“化”“特”“任意”各1分,句意2分,“盖”翻译成“大概”不扣分)
8.①用典(1分)“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 “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2分)②融情于景(1分)“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此处若答成“反衬”,写出激愤之情,也可给1分)(1分)
9.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每点2分)(分析时结合全词)
10.(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A、“拒绝女孩……替他交钱看电影”与原文情节不符,原文中是先拒绝,后“勉强答应了她”;再者说女孩“帮困救弱”,概括也不大准确,男孩虽然有困难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上进的学生。D.“插叙”改“补叙” E、“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分析错误。从小说的情节上看,男孩并不知道女孩已经去世。)
(2)①这封信为主人公刘兵寻找当年的同桌画上了一个句号,使他的寻找有了回应。②信中说明了他的同桌不见他的原因,为后文交代女孩的去世埋下了伏笔。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过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应该放在心里珍惜保存。(每点2分)
(3)①自尊心强:少年时拒绝接受同桌给予的帮助。②学业、事业有成:不仅学业有成,而且经过打拼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③重感情,知恩图报:看重和同桌之间的情意,对同桌的离开感到伤心;对少年时同桌给他的温暖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寻找过去的同桌,并希望如有需要的话对同桌能有所报答。(每点2分)
(4)观点一: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①因为有了这个结尾的交代,读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写的,而信的内容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主旨。②小说表现的是主人公刘兵对少年时同桌的一种难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这份情感只能在主人公的心里永远保留,不会受到现实的打搅。
观点二:这样的设计过于哀伤,不利于表达小说的主旨。①小说要表达的是一种同桌间纯净美好的情感,而王丽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②主人公希望见到同桌,并希望需要的话能有所报答,王丽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给人一种好人未得好报的感觉,令人生叹。③如果去掉这个结尾,会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就使信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为女孩内心的真实表白,更有利于突出小说的主旨。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合理,给6分)
12.(1)D(3分)E(2分)B(1分) B“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是在深挖灵魂,做自我检讨,而《才与德》一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表述。A施蛰存说“没有拜读完”,只是一种调侃,体现的是他幽默风趣的特点,作者认为“实在是不应该”的说法不妥。C“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程度过重,客观上有讽刺的效果;不是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敷衍和自我保护。
(2)施蛰存所说的“抄”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说法,其中暗含着小说创作的技巧和规律。①“抄”是模仿,从模仿走向创作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创作规律。“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②“抄”是开阔眼界,“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③“抄”是指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多所借鉴才能博采众长。“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每点2分,要有概括有分析。)
(3)①生活中,幽默风趣,慈祥可爱。②学识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见解独到。③在动荡中,低调忍耐又机智灵活,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每点2分,每点中有两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4)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总的来说就是低调、忍耐的处世态度。(2分)具体表现:①自损形象,自我抹黑,态度坦诚。他自曝是鲁迅笔下的“洋场恶少”;告诉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对待,小心中毒”。(2分)②自我检讨,主动承认“错误”。写了《才与德》之后,主动找党委承认错误,深刻反省,得以再登讲台。(2分)③用幽默机智化解危机。如:发现工农子弟对讲课观点不满后,及时“提高声调”,化解紧张气氛;用幽默笔调写改造日记,引人发笑又容易得人宽恕。(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 D(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适合①空。)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