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2-21 11:33:33 整理:一品高考网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4.1.22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A、kuàng→guǎng,B、shù→shuò,C、zhān→zhēn) 
2.C(A、国粹,B、惊蛰,D、泄密)
3.B(伏法:指犯人已被执行死刑。服法:指犯人服从判决。向来:从来,一向,多用于肯定。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参差不齐:形容各种事物不整齐)
4.D(A项“第九交响曲”应加书名号,B项括号应放在“巡视器”后面,C项应去掉省略号)
5.B(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应删去“有了”。 C项,“虎跳峡景区和石卡雪山景区的部分景点”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节目形式、内容十分活泼”应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活泼”。)
6.A(“子贡”应是“子游”。)
二、(9分,每小题3分)
7.C (只是“这些安全隐患”,不是“所有的”)
8.D( 是“可能”带来)
9.B(A不是控制开关,而是“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C由第二段最后一句可知,是“几乎不需要”;D文章最后一段表明lifi技术存在局限性,它只是wifi的补充,不能替代)
三、(9分,每小题3分)
10.A(适:嫁)
11.B(A、以:介词,表时间,在/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译。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然而”“却”。C、助词,用在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或“……的人(东西、事情)”/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有时可译为“……时候”。D、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12.D(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四、(28分)
13.⑴他侍奉皇上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采分点:“事上”“一以”“趋舍”各1分,句意1分)(4分)
⑵先生后来因吕公(吕夷简先生)的事情而被贬,那些士大夫们就为范、吕两先生的谁是谁非而争个不停,吕先生担心这事。(采分点:“坐”“曲直”“患”各1分,句意1分)(4分)
⑶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家里还很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但他对财产却还很乐意施舍,心胸非常豁达。(采分点:“食不重肉”“临财”“豁如”各1分,句意1分)(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皇佑(宋仁宗年号)四年五月甲子日,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人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在徐州逝世,同年十二月壬申日,安葬在河南尹樊里(地名)的万安山下。
先生(范仲淹)两岁时成了孤儿(古代丧父曰孤),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又嫁到长山(地名)的朱家。先生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着离开长山到了南都。来到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他的起居饮食,别人都受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过了五年,精通了六经的主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本。祥符(宋真宗年号)八年,考中进士,被礼部选拔为第一,于是考中了乙科,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到长山接来并奉养老母亲。
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方面没有哪一项会让他动心的,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经常诵着这样的警句来勉励自己:“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侍奉皇上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先生作为将帅,主要讲究持重,不追求小的功利。在延州筑起了青涧城,开垦营田,修复了承平、永平的废弃营寨,熟羌(少数民族)回到家乡操持旧业的好几万户。在庆州城大顺把持要害地区,抢夺敌人的土地来耕种。又建成了细腰城、葫芦城,于是明珠、灭臧等大的少数民族,都离开敌人为大宋效力。自从边境的制度废弃了很久,以至于士兵和将领经常互不相识。先生于是把延州的士卒分给六个将领,训练齐整,各路兵马都采用了先生的方法。先生所在的地方,敌人不敢侵犯。
先生后来因吕公(吕夷简先生)的事情而被贬,那些士大夫们就为范、吕两先生的谁是谁非而争个不停。吕先生担心这事,凡是认为范先生有理的人都被指责为结党营私,有的官员因为这被贬黜放逐。一直到吕先生恢复宰相的职务,而范先生也幸亏被再次起用,于是两位先生欣然来往,齐心协力讨平叛贼。全国的读书人都因为这事很是佩服两位先生。但关于结党营私的话题,从此以后就不断提起再也不能制止。皇上已经认为范先生有贤才可以重用,所以最终力排众议而任用他。
先生为人,外表和气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家里还很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但他对财产却还很乐意施舍,心胸非常豁达。等到他离职回家,大家看他的家财,妻儿仅仅温饱而已。他处理政事,所到过的地方百姓大多都给他立祠画像。他的行事,从山林处士、街巷田野之人,到外国夷狄,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而且乐于谈论他的人非常多。
14.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1分)
(2)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答对其中两点即给4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15.(1).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棹孤舟(4)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5)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
五、(21分)
16.大意:①人生的过程不可逆转;(1分)②人们常在“生”“死”之间陷入矛盾、犹豫;(1分)③人们又常期望借助梦想和宗教,将“生”“死”两界连结在一起。(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作用:这一段以议论开篇,总起下文(1分),既交代了所叙述故事的思想背景,(1分),又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7.①故事都发生在与宗教密切相关的地方(修道院、佛寺和道观)。(2分) ②故事主人公都是年轻人(包括孩子)。(2分)③故事中人,都未能割断与“此岸”(凡间尘世)的联系。(2分)
18.①作者发出一连串的提问的用意,一是为了表明了对故事中人人生命运的关切,(2分)二是为了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2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