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传记文阅读“思想意蕴类”试题应答指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31 08:53:17 整理:一品高考网

高考传记文阅读“思想意蕴类”试题应答指导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林承雄  邮政编码355200  

电子邮箱 lcx1969@163.com

【背景知识聚焦】

高考传记文本阅读“思想意蕴类”试题的考查主要属于“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层级。其中,鉴赏评价层级包含下列要素: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包含下列要素: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人物传记,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应该在整体感知和深入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态度,这可以抓住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来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所叙述的与传主有关的事实(具体的言行描写、事迹表现等)来分析提炼,或者从文中传主之外的他者对传主本人的评价来概括阐释;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则主要应立足于文中所叙传主的事迹,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性格、精神操守等对于当下社会人们的借鉴价值、启示意义来阐释;至于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对于传记文阅读而言,这一考点则更侧重于对传记文本言语形式特色的分析理解,诸如传记文本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技巧、结构章法布局、语言修辞风格等等。有时候,在分析传记文本的思想意蕴时要结合传记表现手法来考察。

阅读人物传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应该植根于文本的基本事实与中心思想,而不可架空文本、游离主题。探究的角度通常有基于传主的生平贡献与人格魅力,或基于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地位,或他者之与传主的关系以及对传主的看法,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等;探究的层面常见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精神等。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则应紧扣文本内容,辨是非,分美丑,明善恶,以达到激浊扬清的效果。语言表述要求褒贬分明,立场清晰。组织答案,应采取分条列述的方法,避免前后重复、矛盾。

【高考真题示范】

⒈针对文本局部语句(段)结合全文发掘主题思想或深层意蕴。

(2011年高考广东卷《梁宗岱山先生》)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可有所领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眼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热情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

【错答举例】画线部分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中心,启发读者要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对世界保持浓厚的兴趣。

【病因诊断】审题不严,挂一漏万。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全文回答”,但上述答案却仅仅阐释画线语句的含义,而没有扼要概述文本的相关内容。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并对其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应作如下思考:第一步,先读懂语句,把握文句的意思。这里主要讲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梁宗岱从来不灰心失望,对世界充满兴趣。第二步,再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⑴梁宗岱活得有滋有味。他爱锻炼,爱辩论,爱文学,兴趣广泛,热爱人生,生活充满激情,这会让人觉得活着是美好的,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⑵梁宗岱从不灰心失望,他每天都表现得高高兴兴,总能在生活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无忧无虑,乐观自信,从而给人感染和启发。

⒉针对传记文本人物的思想情操发掘其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下笔不觉师造化》)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错答举例】我认为人生各有活法,不必强求,只要问心无愧则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艺术家也是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靠自己的艺术真本领和敬业精神赚取金钱,这是他个人劳动所得,无可厚非,应该提倡。

【病因诊断】脱离文本,旁逸斜出。上述答案仅仅抓住“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来阐述,而架空了文本,没有准确把握住文本中所表现出的黄宾虹和张大千两位艺术家的思想性格、精神操守的实质,游离了文章主旨。

【解题指津】此题所涉及的内容在文本的最后一段,其最后一句话很关键:“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试题中所说的你的“启示”和“看法”,首先应是你认可的境界和对他们二人哪一位认可,这是探究的关键。作者有明显的褒黄抑张的感情色彩,但是考生可以选自己喜爱的一位,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展开论述。答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观点,一是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仿真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伍联德:留下一片旧时风月

                   徐百柯

伍联德(1900~1972)广东台山人,出版家,良友图书公司和《良友》画报的创办人。

   北大英语系小宋是个时髦的上海女孩,在她宿舍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各种时尚杂志。“其实也就随手翻翻,有点儿千篇一律的感觉。”她常买这类杂志,却常常觉得看着“不过瘾”。

   直到一个学期,她旁听中文系的现代文学课,头一次听说旧上海风靡一时的“时尚杂志”《良友》画报。“教授在台上说,《良友》拿到今天来,在座诸位喜欢时髦的,多半也会喜欢。”这话触动了小宋,于是她到图书馆,查阅了几本当年的《良友》。

   “是真的,真的很好看!有股子文化味儿。”她兴奋地说,“给我们留下一片很好的旧时风月。”

   报人、作家李辉曾盛赞《良友》,认为在新闻敏感性之外,更凸显了文化的丰富性。“《良友》堪称当年上海文化的出色代表,即便在刊物如林的今天,它也毫不逊色。而它所尝试过努力过的许多创意,在我看来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创办了这份画报的伍联德,在同时代人眼中,是个“有胆识,有魄力,为人热情豪爽,胸襟开阔”的人。

   年轻时的伍联德颇有“野心”。创办《良友》画报前,他曾出版过一份儿童画报《少年良友》,意欲与当时两大出版巨头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儿童刊物一争高下,但读者寥寥,以失败告终。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