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一品高考网 发布时间:2020-02-04 16:10:01 整理:一品高考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显示,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仍然在5000元以下,月薪超万元并不普遍。尽管在“双11”期间快递员的收入普遍提高,但大部分也不超过万元。据国家统计调查,快递员的主要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工资福利低、工作时间长、快件难送、罚款赔偿、客户不理解、社会认同感低等。                    ——《中商情报网》

材料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超百万人报名参与。报名备考过程中,有不少考生在网上咨询“想当咸鱼,哪些岗位事少钱多?”“工作不好找,先考个公务员垫个底怎么样?”“求蹭运气!有没有考公大神出没?”

在职的年轻公务员:乡镇基层,扶贫驻村,节假日正常上班,工作密集好像在给毛毛虫数毛。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每天像一只旋转陀螺,没时间喝水上厕所,憋尿和憋材料一样是基本功。                                    ——《半月谈》

材料3:

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刘心武

青年人始终要面临着走向社会、选择就业的苦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参考答案及赋分说明

 

1.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情感共鸣”不是与商家产生的,张冠李戴,还有以偏概全之嫌疑)

2.D(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末段是先立后破,另外破立结合是“对照式”逻辑,而非“总分式”)

3.B(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A 绝对化。第5段:“甚至”在文中表更进一层,不能转化为“只要……就……”;C 无中生有。第6段:原文“一档节目是否有新意、有创意,成了影响观众取舍的关键因素”,选项中而非‘怀旧梗’和‘回忆杀’”于文无据。且从文章前5个自然段来看怀旧仍然收欢迎;D 张冠李戴。第6段:原文“但保持必要的警醒是应该的——少些套路,多些诚意和匠心,狠抓精品创作,才能够打造出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可见作者说的“警醒”是针对文艺工作者和商家的,而非观众。)

4.(3分)A(不是“增加了”,是“增加到”,不合逻辑)

5.(3分)B (“要把德国铁路网打造成欧洲最大的铁路网”错,是已然 )

6.(6分)

示例1:(1)策略:①对外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②实现知识产权自主,加强自主研发,不断转型、升级运输服务。

(2)途径:①开设欧中班列,实施北京“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计划;②5G广泛应用,各类运输装备技术实现突破创新;③快速发展综合客运枢纽和多种新型货运组织形式。

示例2:(1)努力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发展。比如“一带一路”政策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机遇。

(2)抓住机遇,提升发展水平。比如5G时代来临,中国迅速把握时机,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比如中国交通体系中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的大规模建设及配套设施水平的提升极大满足了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示例3:从以下角度作答亦可

① 技术——设备

② 外联——合作

③ 内拓——创新

7.B(“唯一”一词有误,风波的原因,还有赵七爷与七斤之间的矛盾。)

8.(6分)

示例1:(1)从情节方面,“辫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用“辫子”推动风波的发展。

(2)从人物方面,“辫子”让不同的人站出来表演,各自展现个人的精神状态。

(3)从主题方面,“辫子”显露出国民精神的劣根性,深化小说的主题。

示例2(答出3个角度即可):①“辫子”是小说的线索。全文情节围绕“辫子”的“去留”问题展开,结构连贯严谨。(情节角度)

②“辫子”是清朝帝制时代的象征,暗示了小说的社会环境。作者将辫子与封建复辟、辛亥革命等大事联系起来,同人们的文化心理、精神状态联系起来,挖掘隐藏在辫子背后的种种谬识。(环境角度)

③作者通过“辫子”在人们生活中引起的躁动,刻画了人物的形象。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封建帝制观念并没有从人们的心灵意识中清除出,揭示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 (人物角度)

④“辫子”反映了小说的主题。以“一根辫子的去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并形象地提出只有启发民众的觉悟,这样的丑剧才会不再复演。以小见大,耐人寻味。(主题角度)

示例3(答出3个角度即可满分):(1)辫子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紧凑集中。小说中七斤的辫子与赵七爷的辫子一主一辅,一虚一实,构成文章的线索,七斤辫子的有无是产生风波的原因;赵七爷的辫子放下又盘起,表明风波的开始与结束。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七斤的辫子在革命时被剪掉,而皇帝又坐了龙庭,才使得与七斤有矛盾的赵七爷来兴师问罪,矛盾由此而生,风波因此展开。

(3)塑造人物形象。在辫子的有无冲突之中,和辫子的盘起放下之间,七斤嫂等村民愚昧落后,怯懦无知,赵七爷的遗老复辟臭味,不学无术,睚眦必报等形象跃然纸上。

(4)表达主旨。辫子引起的风波及其结果表明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思想愚昧落后,顽固保守。这说明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9. (6分)

示例1:(1)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江南农村小镇传统平静的生活场景。(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3)反衬情节。以环境的平静来反衬风波的不平静。(4)暗示主旨。以平静始,以平静終暗示,辛亥革命并未使江南农村小镇人们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发生任何变化。(第一点必答2、3、4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