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3)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2-24 16:05:24 整理:一品高考网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
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
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29.“大跃进”期间,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段材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30.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31.二战后,建立了制度化的世界经济体系。请参照下图某一同学的笔记判断下图所指的最可能是哪一事件: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达成
C.世界银行的诞生
D.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32.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这表明: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            ②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
③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作已成共识          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33、34两题为必考题。35、36、37、38为选考题。考生只选其中一道作答。作答时需要在答题纸上将选做的题号后对应的方框涂黑。再作答。

33.(19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时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受益的对象主要是哪两大类群体?在管理或解决地方问题方面,秦朝和汉朝有成就的举措是什么(各举最典型的一例)?(5分)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

材料三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
汉密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部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5分)

 材料四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4)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5分)
34.(18分)图表是研究历史的资源之一。其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与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相关联的是两次科技革命,这两次科技革命的在历史教科书上通俗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说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举1例子即可)。(6分)
材料二  在研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时,有同学找出四个人物图片:
(2)请从图中任选2个人物,先判断将其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是否合理,再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1分)
材料四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