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2016届10月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5-10-25 19:16:52 整理:一品高考网
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竭难以为继。有人认为此症结的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满腹经纶,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燥/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①。”对于什么都有意见,而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②”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删削。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所谓“ ③ ”,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症结(zhèng)   旁证博引       B.经纶(lún)     大刀阔斧
C.辞藻(zǎo)     逸出题外       D.删削(xiāo)    豪放恣肆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枯燥     整洁      B.固然     枯涩     整洁
C.虽然    枯涩     整齐      D.固然     枯燥     整齐
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B. 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C.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D.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代会上午九点开幕,不到八点,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的近千名中外媒体记者。大家手拿相机,长枪短炮,严阵以待。
B. 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C.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D.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相当严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投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投行的庄严承诺。
B.留学生跨境旅游渐成时尚,却暗藏安全隐患,虽然办理签证的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但是这并不能避免不会出现问题。
C. 虽然王成一向对我心存芥蒂,处处为难,但我会积极寻找机会,与他交流沟通,以实际行动让他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D.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难找永远的王者。
二、(每小题3 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得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恐未免是高调。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更难更冤枉。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他们的毛病在成立了一种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在这样变化已成风格时,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技巧才能逐渐成熟,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界。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骨文,如果天资人力都没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craftsmanship)。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我已经说过,这是不能谈而且也无用谈的。本文只为初学说法,所以陈义不高,只劝人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