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市十三校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4)

来源:上海市十三校 发布时间:2014-12-28 16:34:28 整理:一品高考网


二、简答题
31.(1)有利于拉动消费,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1分);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1分);有利于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1分);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1分)
(2)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网络交易秩序;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网络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32.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2)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1分),在全国人大的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1分)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具有最高决定权(1分),它代表全体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独立地行使国家主权或统治权(1分)。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对香港特区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和有效性(1分)
(3)如:要多一些独立的理性的思考,选择合理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要意识到非理性抗争行为背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33. (1)体现建设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的要求。就是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2分)政府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2分)
(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要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还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2分)
要获得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深化认识,必须收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获得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更正确的认识。(2分)
34. (1)中欧合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要求。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欧合作可以借鉴彼此的改革经验,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朝更纵深方向发展。(3分)
(2)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改善和发展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关系,互相尊重,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3分)
(3)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客观要求。(1分)


三、分析说明题
35. 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办事情、想问题,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从事实的总和、全方位的因素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全面的观察问题。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发展到普及化后,高考制度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发展的实际,实行多维度的录取机制,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小明的观点具有合理性。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但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育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育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观念如果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育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小明认为教育观念就能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是不合理的。
我们既要看到高考制度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又要看到正确的意识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所以小明的陈述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四、论述题
36.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发展经济的根本意义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能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能充分释放农村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优化就业结构。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以保障农村劳动力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下载完整版本试题及答案
  2015上海市十三校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