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试卷(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1-04 20:53:35 整理:一品高考网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1 D A B C
32 A B C D
33 C A B D
34 D B C A
35 D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城市——中世纪的花朵(12分)
(1)与农村的农奴相比城市居民是自由公民(市民);与乡村封闭的庄园自然经济相比城市是开放的商品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世俗教育发展,有大量的世俗学校和人数众多的学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等。(任三点,3分)
(2)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2分)
(3)城市自治斗争。(1分)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2分)
(4)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1分)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一一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3分)
 
37.民族融合(14分)
(1)冯太后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政治上,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汉制。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孝文帝则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职和律令。(3分)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分)文化上,孝文帝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1分)
(2) 民族融合是双向的,(1分)一方面通过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2分)另一方面,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如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胡床、胡服、胡食等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色彩。(任举一例说明,3分)同时,民族融合又是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1分)它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距,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2分)
 
38.英国的崛起(13分)
随着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国王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海外贸易(奴隶贸易),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及圈地运动,加快了原始积累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3分)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其发展,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4分)
 
39.一个王朝的末日镜像(11分)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皇权受到制约;(2分)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分)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1分)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1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清末新政虽然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等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政治制度方面的宪政改革(如皇族内阁)却使人大失所望。(2分)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展迅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其宣传的民主共和思想也影响到孙宝琦等旧式官僚。(2分)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