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4届高三1月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题试卷(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1-13 16:09:29 整理:一品高考网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日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最美文》2013年第10期卷首语)
 
7.第①段描写节气与植物,是为了                      。(2分)
8.从表现手法角度对第④段进行赏析。(3分)
9.第⑨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分)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意在抒发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情怀。
B.第⑥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意在强调深情朴素的情感会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C.第⑦段关于幼年采摘蒲公英的回忆是为了突出作者无法回归故园的悲伤之情。
D.第⑧段老师给丫头取名的联想意在表明素朴的人生也一样散发优雅端庄之美。
11.联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结尾画线句进行赏析。(4分)
12.有人评价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也有人说“李娟写作太过个人化,过于清浅,格局也不开阔”。对此,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等),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2)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3)师者,                    。(韩愈《师说》)
   (4)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如花美眷,                    。(汤显祖《牡丹亭》)
   (6)凡事预则立,                    。(《礼记》)
   (7)疏影横斜水清浅,                    。(林逋《山园小梅》)
   (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 (《中庸》)
  (四)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甲)霁雪①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16.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①范宣,字宣子,陈留人也。年十岁,能诵《诗》《书》。尝以刀伤手,捧手改容。人问痛邪,答曰:“不足为痛,但受全之体而致毁伤,不可处耳。”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众书,尤善《三礼》。家至贫俭,躬耕供养。亲没,负土成坟,庐于墓侧。太尉郗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并不就。家于豫章,太守殷羡见宣茅茨不完欲为改宅宣固辞之。庾爰之以宣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饷给之,宣又不受。爰之问宣曰:“君博学通综,何以太儒?”宣曰:“汉兴,贵经术,至于石渠之论①,实以儒为弊。正始②以来,世尚老庄。逮晋之初,竞以裸裎③为高。仆诚太儒,然‘丘不与易’。”宣言谈未尝及《老》《庄》。客有问人生“与忧俱生”,不知此语何出。宣云:“出《庄子·至乐篇》。”客曰:“君言不读《老》《庄》,何由识此?”宣笑曰:“小时尝一览。”时人莫之测也。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