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2016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5-17 10:54:12 整理:一品高考网

(2)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5分,“以”“争锋”“固”“可以”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兵机倚伏”的翻译可灵活处理,“以”译为“用”也可给分)
【参考译文】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他的母亲在刚怀孕时,梦见有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孩子,会使你长寿和富贵。”等到生下来之后,样子和梦中的孩子长得很像,所以就用永贵作他的字。
他小时候跟着老师读书,曾放下书本感叹说:“男儿应当提着宝剑、骑着骏马纵横疆场来博取公侯的封爵,怎么能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文学博士啊!”魏正光末年,贼军围攻夏州,刺史源子雍据城坚守,命宇文贵为统军。宇文贵前后经历数十次战斗,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敢。后来,宇文贵护送源子雍返回,贼军到处聚合,出兵半路阻击,宇文贵每次奋战,总是击败贼军。宇文贵后来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兵败逃奔邺城,遭到葛荣包围。贼军多次前来进攻,宇文贵总是从城上缒下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芒。但是贼军实在众多,包围久久不能解除。于是,宇文贵就从地道悄悄出来,北上面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势,尔朱荣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随尔朱荣在滏口活捉葛荣。
大统初年,他与独孤信进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献出颍川投降,东魏派遣将领尧雄、赵育率领两万士兵来攻打颍川。宇文贵从洛阳率二千人马前去救援,大军驻扎在阳翟。宇文贵的部将都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敌兵争胜。宇文贵说:“兵势变化,本来就不可以按照常理来讨论。尧雄等人必定认为颍川孤立危急,力量不能与他们匹敌,而且认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一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如果颍川沦陷,我们在这里还能干什么?如果前进据守颍川,有城池可以据守。尧雄见我们入城,出乎他的预料,(那么他们)进攻就会犹豫不决,退兵又没有可能。然后(我们)与各军全力进击,即可所向披靡。希望各位不要迟疑。”于是便进入颍川。尧雄等人率领军队逐渐向前推进,宇文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阵势,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便持短兵器步行着与敌人战斗。士兵都非常遵奉命令,尧雄大败,迅疾逃跑,赵育于是投降。军队回师。魏文帝正在天游园,他命人把一只金制的酒器放在箭靶上,命令在座的公卿们射箭,谁射中了就把金酒器赐给谁。宇文贵一箭射中,魏文帝笑着说:“养由基的箭法精妙,正和你相当。”朝廷晋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十六年,他又升任为中外府左长史,晋位为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朝廷下诏命宇文贵代替尉迟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李光赐在盐亭举兵反叛朝廷,跟他的同党一起进攻包围隆州;隆州人李柘也聚众造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便命叱奴兴救援隆州,又命成亚进攻李柘和张遁,情势紧迫,李、张二人投降,宇文贵将他们拘捕送往京师。宇文贵(因功)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官衔。原先,蜀地劫犯盗贼很多,宇文贵便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命他们督责搜捕,蜀地因此平静。
武成初年,他与贺兰祥一起进讨吐谷浑。大军返回后,他又被晋封爵位,食邑万户。
宇文贵喜欢音乐,沉溺于下棋,对此流连不知疲倦。也喜好施舍,爱护读书人。当时的人因此十分称赞他。天和二年去世,朝廷赠封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8.参考答案: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虚写)与夸张的手法(2分),诗人想象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故乡(1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出来。(2分)
9.参考答案:李诗曰“青山留人”, 运用拟人手法(1分),看似表达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之意;实则抒发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2分)柳诗曰“尖山似剑”, 运用比喻手法(1分),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及被贬的失意之情。(2分)
10.答案:(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1. (1)参考答案:E3分 A2分 B1分
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项,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
(2)参考答案:第一处:“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渲染气氛,(1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1分)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1分)
第二处:“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1分)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1分)也暗指了吴亚龙选择在雪停之夜偷苕片,其实意并不在偷。(1分)
(3)参考答案:①情节结构上,照应了题目;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照应了前文“听说王老汉厚道……”的叙述。
②形象塑造上,小说这样结尾,使得王老汉“厚道”的形象更为突出。
③主题上,将通过塑造吴亚龙而宣扬的“诚信”的主题,上升到了对“信任”与“大爱”的人性之美的颂扬。(一点2分,共6分)
(4)答案示例:
(一)我认为王老汉是主人公。
①形象塑造上,作者在塑造王老汉时,着墨最多,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以及正侧面等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塑造。(2分)
②内容主题上,小说的结尾写到“门口堆了一些东西”“竟找不出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虽只字未提王老汉,但很明显能看出是王老汉的善举,从而体现人性之美,深化了主题。(2分)
③情节结构上,作为明线,王老汉的活动贯穿情节始终。(2分)
④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中的“借给”也昭示着主人公应是王老汉。(2分)
(二)我认为吴亚龙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小说虽然对吴亚龙的描写刻画着墨不多,但吴亚龙勤劳、憨厚、淳朴、善良、诚信的形象非常突出。(2分)
②内容上,正是因为有吴亚龙偷“苕片”留借条,有吴亚龙与他父亲的那番对话,才有了结尾的那幕感人场景。(2分)
③主题上,小说《借给你的温暖》宣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诚信,一种互助,一种信任,一种大爱,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分)
④结构上,吴亚龙借粮食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小说始终。(2分)
(三)两位都是主人公。
①形象上,两位都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2分)
②主题上,吴亚龙用偷“苕片”留借条、准备靠做帮工来抵粮钱的憨厚淳朴换来王老汉的无私帮助,正好揭示了小说颂扬人性美的主题。(2分)
③结构上,两个人物的活动作为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2分)
④内容(题目)上,“借给你的温暖”是建立在两人的高尚人格上的。(2分)
12. (1)参考答案:C给3分,D给2分,E给1分。A,B不给分。
E项文末“虽然为时已晚”,表达得更多的是庆幸之情。A项搬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B项注意文中“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以及“到一定年龄之前”。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