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二中、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等2017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9-08 16:31:03 整理:一品高考网

2.C  (A.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条途径没有“因”字,“因”后面的内容是表现而不是原因。B.张冠李戴。“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而非“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D.曲解文意。见原文“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
3.B  (曲解文意。见第五段第一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稍:渐渐,逐渐。
5.D  (世充为其偏将,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6.B  (文中“阳不利”是假装失利,并不是真正的开战不利。)
7.(1)(5分)有时有人驳斥他,王世充语言尖锐,人们虽然明知他不正确却又没有谁能使他屈服。(“或(有时)”、“驳难(驳斥,批驳,责难,为难)”、“屈(使屈服,使服输,使认输、服软)”各1分,句意2分。)
(2)(5分)当时百姓都进入了部队营垒,郊外没有东西可抢(或没有什么可抢的东西),叛军渐渐饿了,又苦于营栅挡住道路不能向南方侵掠,就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或栅栏)。(“壁(营垒)”、“馁(饿)”、“苦(苦于,为……所苦)”各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6分)表达了昔盛今衰(或盛衰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2分)庙宇破败荒凉,祠堂在几抹夕阳当中,寂寥惨淡,碧苔丛生,使得斑驳的碑文更难辨认。老树枯萎,猫头鹰通宵达旦地发出凄厉的叫声。(2分)棹楔上残留着的蒙古文字、阴廊里蒙古军队的出征图还昭示着忽必烈曾经的叱咤风云,但庙宇的破败荒凉告诉了人们一个事实——忽必烈已被人遗忘。作者还进一步联想到这些帝王的坟茔恐怕早已不被人知了,(2分)表达了昔盛今衰(或盛衰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
9.(5分)这两句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1分)老树枯萎,猫头鹰通宵达旦地发出凄厉的叫声,(1分)渲染了一种荒凉冷落的氛围,(1分)突出了元世祖庙遭冷落甚至被遗忘的现状,(1分)烘托了诗人悲凉、伤感的心情,使得诗歌抒发的感情更加深沉。(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选B得3分,选A得2分,选D得1分,选C、E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D.“运用整句的地方很多”有误,小说还是以散句为主。“小小说的美感由此产生”表达不严密,小说的美感分很多角度,表达为“小小说的语言美感由此产生”更为准确。C.“始终没有意识到身处危局”分析不当。应该为“一时沉浸在美景中因而忘记了身处战争环境的恍惚,同时也表现了他始终知道身处危局的清醒”。E.小说没有运用“外貌描写”。)
(2)(6分)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②枪法精准,个性固执(执拗)。③厌恶战争,向往和平。(每点2分。点明特点得1分,简析得1分。)
(3)(6分)①(环境角度)用“开得灿烂”的花,渲染战争没有发生前的“宁静美好”,使小说充满着诗情与画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②(人物角度)反复渲染花,有利于塑造主人公“他”热爱美、热爱和平,坚持自己爱好的形象。③(情节角度)以花儿为线索,它的不断出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主题角度)花儿象征的美好、爱情,与步枪代表的残酷、战争形成对比,有利于表现战争的残忍。(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4)(8分)这篇小说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它完美地具备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2分)①从冲突这一因素看,小说中花儿、步枪形成冲突,花儿象征着美好、爱情等美的一面,力量还比较弱小;而步枪代表着残酷、战争等恶的一面,力量相对强大,因此形成悲剧。(2分)②从毁灭这一因素看,小说的主人公虽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和平,是一个美好的形象,但他最终的结局仍是被毁灭。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2分)③从抗争这一因素看,主人公始终坚持着他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是“固执”地坚守着这份对爱人、对故乡、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这种抗争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因此抗争以后的毁灭才更引人深思,给人启发,显示了悲剧的力量。(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E给1分。选B、D不得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E.见文本第八段,五四退潮后的钱玄同只是一个学者了,如“晚年的钱玄同……常满腔孤愤,抑郁难语”,与年轻时的“‘勇士’本色”是有距离的了。B.因果分析不当,母亲的身世不是钱玄同走仕途的直接原因,母亲的病逝也不是“他剪辫反清”的原因。D.见文本第六段,钱玄同与刘半农不是真的思想上的对立和论战,是两人演的“双簧戏”;“终于使……”分析错误,原文是“成功地推动了……”。)
(2)(6分)①积极投稿,发表文章,为新文学建立做出了贡献。②甘当“求稿”小卒,鼓励鲁迅从消沉中醒来,表现了强烈的启蒙意识。(若答“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启蒙思想家”给1分。)③明确新文学革命的对象,提出推翻复古派的口号,支持文学革命,影响力巨大。④当思想界一片沉闷时,钱玄同和刘半农“唱双簧”,成功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⑤积极参加国语运动,加入了国语研究会,主张文化教育改革。(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得6分。)
(3)(6分)①少年时代尊清,想走科举道路,后转为反清,剪辫明志;②辛亥革命前思想上主张复古,辛亥革命后逐步转向反复古,主张文化和思想革命;③五四时期是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先驱,五四退潮后转为具有爱国思想的书斋学者。
(4)(8分)发展变化过程:①钱玄同父亲对子女要求严格,重视教育,依据晚清社会现实和自身认识,坚持让钱玄同走科举道路。这是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家风。②钱玄同在接受新思想、新教育后,在子女教育上关心、赞许儿子(或自由开放、采用鼓励式教育的方法),同时不忘传承爱国、坚韧等传统美德。这是典型的五四知识分子的家风。(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
启发:①家风对子女性格的养成和家族在社会的地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家风应当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其他观点,若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  (①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②连根拔起:比喻彻底铲除或消灭。不合语境。③惺惺相惜:聪明人怜惜聪明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爱重、同情。对象不当。④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为贬义词。此句褒贬不当。⑤寥寥无几:非常少。⑥沙里淘金:既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也形容费力大而成效少。此句用第一义。)
14.B  (A.语序不当。“全体”应调换在“成员”之前。C.句式杂糅。改为“媒体解读其伤亡惨重的主因是房屋旧、震源浅”。D.成分残缺。在“部署”后加“的工作”。)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