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4)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1-22 07:42:18 整理:一品高考网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5.仿照示例,从屈原、杜甫、苏轼、鲁迅、巴金、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中任选一位,另 写—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大致相等)(6分)  
  示例: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16.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①是机遇,②是挑战,③是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将④严峻。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⑤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孩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 孩子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说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非常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孩子的语言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规范自然是规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对孩子说::“你造的这个句子是一个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因为跟后边参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学一进家门,孩子就高兴地说:“妈妈,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我的造句有创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B项,一般“古诗”没有这种作用,应该是指《诗经>。  
  2.C c项,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D D项,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中国的山水风光。  
  4、A、雄:难以(程度副词)  
  5、C、②④⑤。(①说的是况钟被启用,③说的是两人用心帮助百姓。⑥说的是平思忠的廉洁。)  
  6、C、应该是让平思忠的两个儿子到自己属下做事  
  7、(1)、苏州地区赋税繁多劳役沉重(1分),豪强猾吏(1分)舞文弄墨以奸求利(1分),是(1分)号称最难治理的地方。句意顺畅(1分)。  
  (2)、况钟主持政务,细心而且周密(1分)。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1分)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奖励和惩罚(1分)。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1分)时行奸作伪。句意顺畅(1分)。  
  8、 ⑴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  
  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 (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3分。意思对即可。)  
  9、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  
  ㈠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  
  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  
  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的情绪。  
  ㈡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  
  10.略 
  11. (1)答案:B、E(答B给2分,答E给3分 ,答C给1分 ,答A或D给不给分)
解析:本题是对文本中人物心理、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综合考查。A项“她性清高傲”在文中没有任何信息支持,属主观臆断。陈小米之所以不坐其他人的车子,是她不喜欢他们。当“作者”约请她的时候,她却答应了。C项,“我”骑车去城南,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回报一下陈小米当年对自己的喜欢,抒缓一下心中的遗憾。至于作者这几年来是否思念陈小米,与这次月夜骑车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我”也可能已经把她忘了。D项,从陈小米的纸条可见,她对“我”也有喜爱之情,所以不会对“我”的破坏行为产生怨恨。
(2)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主人公“我”性格特点的考查。
参考答案:第一问:因为“陈小米从未在意过我的存在”,而作者“我”同时也很自尊。(3分)
第二问:因为“我”非常喜欢陈小米,所以想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内心期待奇迹出现。(3分)
(3)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小说中重要句子的考查。该句子是在矛盾冲突后的感慨,对揭示人物心理很有作用。
参考答案:自己喜欢的女生陈小米在“我”心中是一个很完美的形象,(2分)在“千纸鹤”事件中,陈小米的一如既往的沉默,让“我”认为,也许陈小米根本就不喜欢自己,所以有种“自卑”感。(2分)但这种自卑又是无怨无悔——命中注定的。(2分)
解析:本题实际是对小说主题的开放式考查,考查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探究能力。这篇小说涉及了高中男女生产生恋情的话题,但作者本人并没有点明什么主题,而是很读者留下解读的空间。

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