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5)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2-20 11:43:02 整理:一品高考网

8.B(“是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错误,应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9.D(A项“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造成的”错误。B项应是“台风发生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C项“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大地震的侵袭”缺少了“或许”。)
10.概括主旨的原句:“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1分)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万物。(2分)
11. 克里斯多夫上下颚磨动的轻轻的声音,(或打嗝声,1分)以及彼庇响亮地吐唾沫和拖长的咒骂声。(1分) 
12. 特点:衰老(健忘、视弱、畏寒)、无聊。(2分)(只写括号内的词语得1分)
作用:写出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引发读者思考;引出克里斯多夫和彼庇,推动情节发展。(2分)
13.(1)肖像描写,通过巧妙的比喻,把彼庇的脑袋比作过时未摘的果子,形象化地表现了他的干瘪、衰弱。须根处脏得发黄的细节,写出了老人的邋遢。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目送直至消失在老人视野之中的描写,表现出他们孤老院的两位老人对彼得先生的羡慕,也渴望被爱,被关怀。
(每句答出手法各1分,有分析各1分)
14.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彼庇抢先进卧室,把花瓶摆在窗台上,等克里斯多夫把小花插进瓶中去,这一描写出人意料,因为事前他还对克里斯多夫把小花当珍宝似的捧回去表示鄙夷,但是小说之前写他的孤寂、对彼得和孙女在一起的羡慕,又为这个结局作了铺垫,使之在情理之中。(2分)同时这一结局还拓展了主题,借彼庇表面的鄙夷、内心的珍视,表现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引发读者思考。(2分)
15.同意。
(1)从人物上看,小说塑造了三个老人形象,表现他们共同的生活状况,引发社会对老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从主题上看,小说以三位老人为主人公,使小说的主题更具普遍性。
(3)从标题上看,“老人们”也暗示了小说的主人公。
(4)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彼得·尼古拉斯引出故事,以彼庇、克里斯多夫来收尾。
(答出3点给6分;出现参考答案以外的理由,言之有理亦可;若答彼得·尼古拉斯先生或其他人为小说主人公,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A(敦:重视。)
17.B( A.用来,连词 (或:用,介词)/因为,连词。B.不译,均为顺承连词;C.什么,代词 /为什么,副词;D.替,介词/成为,动词)
18.A ( “居功自傲”为无中生有的信息。)
19.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毋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
20.(1)魏徵相貌平平(或:不超过普通人),但是很有胆量谋略,善于回转皇帝的主意,常常触犯皇帝脸色苦苦谏诤(或:竭力上谏)。
(2)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依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
21.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却不得志、好学不倦。
(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见其清廉;“三折肱”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见其不得志;“读书头已白”见其好学不倦。每点1分。)
22.运用对比(1分):上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桃李”芳华、“春风”和暖,对酒畅饮;下句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夜雨”之下、孤“灯”之旁,尽显凄凉(1分)。抒写了自己的寂寞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或:名词意象的组合、烘托等手法,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23.非礼勿言。(1分)
24.孔子编撰《春秋》时“为尊者讳”,是对地位尊贵者的过失取隐瞒回避的态度。(1分)它和“居是邑不非其大夫”(不非议所住城邑的管辖大夫)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样,目的都是维护君主的统治和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当然,“为尊者讳”的做法也有历史局限性,容易强化对居高位者的盲目崇拜,用之不可不慎。(答出一层意思得2分,答出两层意思得3分。)
25.  (1) 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5)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参考译文1】: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因贪污犯罪。太宗因瀛州刺史卢祖尚文武全才,廉洁平易而公正,便征召他入朝,谕告他:“交趾郡很久不得贤人去治理,需要你前去镇守安抚。”卢祖尚拜谢出朝,不久又后悔,以旧病复发相辞。太宗让杜如晦对他传旨道:“一般的人尚能够重视诺言,你为什么已答允了朕而又后悔呢!”卢祖尚执意辞退。戊子日(十五日),太宗再次召见他,晓以道理,卢祖尚仍固执己见,拒不从命。太宗大怒道:“我派人不行,又如何治理国家呢?”下令将卢祖尚斩于朝堂之上,不久又后悔。过了几日,与大臣议论“齐文宣帝是怎么样一个人?”,答道:“齐文宣帝狷狂暴躁,然而人与他争论时,遇到理屈词穷时能够听从对方的意见。当时前青州长史魏恺出使梁朝还朝,拜为光州长史,他不肯赴任,丞相杨遵彦奏与文宣帝。文宣帝大怒,召入宫中来责备。魏恺说:‘我先前任大州的长史,出使归来,有功劳没有过失,反而改任小州的长史,所以我不愿意成行。’齐文宣帝回头对杨遵彦说:‘他讲得有道理,你就宽赦他吧。’这是齐文宣帝的长处。”太宗说:“有道理。先前卢祖尚虽然有失做大臣的道义,朕杀了他也过于粗暴,如此说来,还不如齐文宣帝!”下令恢复卢祖尚的官位以荫庇其子孙。
    魏徵相貌平平(或:不超过普通人),但是很有胆量谋略,善于回转皇帝的主意,常常触犯皇帝脸色苦苦谏诤(或:竭力上谏)。有时碰上太宗非常恼怒,他面不改色,太宗的神威也为之消褪。他曾经告假去祭扫祖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临幸南山,外面都已严阵以待、整装完毕,而您最后又没去,不知为什么?”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打算,害怕你又来嗔怪,所以中途取消了。”太宗曾得到一只好鹞鹰,将它置于臂膀上,远远望见魏徵走过来,便藏在怀里;魏徵站在那里上奏朝政大事,故意很久不停下来,鹞鹰最后死在太宗的怀里。
起初,太宗令大臣们议论分封诸王的事,魏徵认为:“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资赖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另外,京城一带征收的赋税不多,要依靠京都以外的州县,如果拿国邑尽封给王公,则国家经费顿时短缺,再加上燕、秦、赵、代诸国均管辖有夷族,如有出现紧急情况,到内地调兵,路途遥遥,难以及时奔赴所在地。”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朝廷运祚的长短,命在上天,尧、舜都是大圣人,守定国祚却不能长久;汉、魏出身低贱,恣纵却国运长久,推却不掉。如今让皇亲国戚子子孙孙均有自己封国的百姓与土地,几代之后,将骄奢淫逸,相互攻伐残杀,对老百姓危害尤大,不如保住现状,令他们更迭居位来得好!”中书侍郎颜师古认为“不如分封亲王宗子,不使他们过于强大,以州县相间隔,交错为界,互相维持牵制,让他们各守境土,同心协力,足以扶助京城皇室。设置官吏,均由尚书省选拔录用,除皇朝法令外,不许他们擅自施行刑罚,朝贡礼仪,都定有条例格式。这种制度一旦确定,千秋万代可保平安。”十一月,丙辰日(初一),太宗下诏:“皇室宗亲以及功勋贤能大臣,应让他们担任地方长官,并传给其子孙,没有大的变故,不得随意黜免,各部门明文规定条例,定下不同等级以上报朝廷。”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