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2-31 08:57:30 整理:一品高考网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太学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 2 ) 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8~9题。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8.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9.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故木受绳则直,(                )。
⑵此情可待成追忆,(               )。
⑶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
⑷(       ,           ,                ),横无际涯。
⑸(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在答卷纸的所选题号后的“□”内打上“√”。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Copyright © 2006 - 2018 www.gao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品高考网版权所有